「哪也哪也同款,情字這條路,乎你走就輕鬆,我走就艱苦?」潘越雲慵懶的嗓音這麼唱著,讓不少人聽了不禁心有戚戚焉。「情」字是人生最大的課題,愛河千呎浪,苦海萬重波,哪怕道行再高,也少有人能勘得破這關的。
歌詞原意是指男女之間的情意授受,用情很深的一方內心充滿了怨懟:「你攏滿面春風,我攏咧淋雨」,總覺得自己的苦心,對方不是不了解就是不珍惜,於是乎官兵捉強盜似的,雙方在你來我往之間,上演著有人類以來就不曾停止的戲碼。
豈只是男女之情?人類所有的「感情」都是深奧無比的,每個人都免不了要跌個幾跤,才能從中得到教訓,夫妻、手足、同儕、朋友或是父母親跟孩子,莫不如此。人在付出時,都先以自身的經驗為基礎,依據自己的喜好而決定給予的方式,於是誤解與摩擦就產生了。
但是不這樣給那又該怎麼辦啊?學啊!情字這條路,虛心與努力才是不二法門。
《戰國策》裡有個故事很耐人尋味:趙太后新執政,秦國來攻,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非要趙太后的兒子長安君作為人質,才會出兵搭救。趙太后怎麼也不答應,揚言要跟來勸說的官員翻臉。
趙國老臣左師觸讋畢竟經驗老到,他求見時也不先勸,先迂迴曲折的問候太后起居,再述說自己年老的處境,並且替自己十五歲的小兒子求職等等,三兩下就把太后的戒心和怒氣消弭掉不說。還引發出太后的興趣,她問觸讋說:「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讋坦承說:「甚於婦人。」趙太后當下也說出真心話:「婦人異甚。」
接下來,兩個寵愛孩子的父親與母親有一段重要的親子對話,這才是觸讋的真正目的:勸說趙太后答應讓她珍愛的兒子去齊國當人質。用現代人的說法是:疼愛孩子不能依照自己所想的,而是要用對孩子有利的方式才行呀!
從善如流的趙太后倒也明快,當場答應讓兒子去齊國當人質,為社稷打拚立功去。就這樣,齊國出兵解圍,趙國危機解除,左師觸讋贏得老成謀國的好名聲,趙太后既當了好領導又當個好母親,人人有獎!
「關心則亂」,情字這條路,誰也無法大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