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從自身做起,從關愛著手

林田富(彰化縣教育處處長) |2011.05.30
1837觀看次
字級

福智基金會的日常老和尚曾說:「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一語道盡了教育的重要性,而品德又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當整個社會愈來愈了解品德的重要時,另一個問題卻浮現出來──品德是要如何教呢?

德育是一種傳遞,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當整體社會傳遞出來的價值觀是「金錢萬能」、「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家庭的中心變成「電視機」時,當學校教育只是迎合家長要求的「拚成績」,想想,當自己都缺乏品德時,如何教育孩子品德呢?

品德教育的推動,建立「正確的知見」非常的重要,而知見是從何而來的呢?「以言教則頌,以身教則從」,這是一種方式的傳遞,實際上身教非常重要!品德的種子要發芽,需要靠家長、老師、學校及社會環境全面的重視及配合,就如天下雜誌的《品格決勝負》中提到的:「學習,從生活開始;老師,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典範;學校,是品格教育的核心。」芬蘭教育之所以成功,典範的樹立是關鍵因素。教育家杜威說:「要改變一個人,先改變他的環境。」當家長、老師的身教都可以是典範,甚至於連周邊的同學都在實踐品德的內涵,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傳遞出來的就是「品德」。

教育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如果心裡面沒有關愛,是不能感化一顆心。對立與衝突往往都是來自於不了解,因為「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當家長及教師都能夠始終如一的關愛孩子,陪伴他成長,對立與衝突必然會減少。

彰化縣在推動品德教育上,以形塑全面的十善社會為長程目標,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務之急是奠立根基,推動「從自身做起,從關愛著手」,以學校教師為推手,家長能稱職的扮演支持者及賞識者的角色,當認同的人愈多,就有更多孩子的生命因此而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