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受奢侈稅影響,內政部營建署昨天公布今年第一季住宅動向需求調查,全台房價所得比(又稱購屋痛苦指數)從上季的八點九倍降為八點二倍,是金融海嘯以來首次下降,但仍是歷史次高,其中仍以台北市十三點二倍購屋負擔最重,也就是北市民眾不吃不喝十三點二年才能買一間房子,新北市則僅從九點四倍小降至九點二。
整體來說,第一季面對奢侈稅可能帶來的衝擊,購屋者近期房價看法轉為保守,未來房價漲跌看法則呈現分歧;投資需求有減少跡象,欲購者轉以出租經營為主要投資目標;台北市及新北市多數欲購者看跌未來房價趨勢,顯示奢侈稅、央行升息與金融管制等相關措施,已對高房價地區欲購者的預期心理產生影響。
奢侈稅主要打擊投資客,但根據調查顯示,第一季全台購屋者仍有近兩成是為了投資而購屋,其中北市更達百分之二十九,新北市也有百分之二十三;未來想買房的民眾中,也仍有百分之十八著眼於投資,六大都會區中又以台中市的百分之二十五最多。
不過,學者認為數字可能過於樂觀。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營建署公布的資料並非實際成交價格,何況許多不貸款的大戶是調查不到的,而台北市的高房價又是這些超高所得者興風作浪所致。
莊孟翰表示,台中房價所得比為六點一倍,台北市為十三點二倍,但實際上台中房價不到台北的一半,台北和台中的所得差距也沒有差到兩倍以上。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保守估計至少要再乘以一點二倍,至少是十五點八四倍,甚至二十倍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