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台灣塑化風暴出現番外篇,澳門政府檢驗發現,從台灣生達化學製藥進口的一款抗胃酸藥品「保胃懸乳液」,含有塑化劑DIBP,已下令回收藥品,業者初步推測可能是包材滲出,但為表示負責,國內通路也同步停止出貨與下架,並進一步送驗,追查是哪項原料出問題。
生達製藥發言人吳三發表示,藥廠自行送驗環保署公告管制的DEHP等六種塑化劑,並未檢出。食品藥物管理局局長康照洲表示,各國並未對DIBP進行管制,這也不是環保署管制的毒性化學物質,目前正透過管道聯繫,了解澳門政府檢驗的標準與數據,由於原料均來自國外,衛生署判斷與國內這次的塑化劑汙染食品事件無關。
除了已知違法添加在食品中的DEHP、DINP兩種塑化劑,台北市衛生局公布中油生技的「柔妍」膠囊,經廠商自主通報,是首起檢出添加塑化劑DBP的案例,此膠囊也檢出DEHP,目前由台中縣衛生局抽查其代工廠的原料及產品。
衛生署提出的《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草案,加重黑心食品懲處,罰鍰最高可達一千萬元,刑責也提高到五年以下;行政管理方面,納入食品技師駐廠制度,近日送行政院會通過後再送立法院審查。
此外,環保署昨天召開「毒性化學物質學者專家諮詢會議」,通過將塑化劑提升為第二類毒化物。消保會秘書長范姜群生說,消保會除了要求各大賣場和超商立即把問題貨品下架,也請各地消保官會同地方衛生單位,協助消費者辦理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