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短短不到一個世紀,亞洲象的數量銳減了百分之五十!來自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印度、博茨瓦納、剛果、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八個大象「盛產國」的環境部長及代表,二十四日聚首印度新德里,舉行E8(大象八國)高峰會議。
這些部長在會上共同承諾,會全力打擊偷獵和走私象牙的活動,以保障大象的生存及繁殖。他們並呼籲全球五十個「擁有」大象的國家,在兩年內召開一次大會,就促進大象的保育和福利措施,通過商討達成共同目標。各國代表在會議上強調,威脅到大象棲息地的主要原因,包括了採礦、砍伐森林、土地開發等。
東道主印度環境部長拉梅什(Ramesh)在會議中指出,雖然大象減少的數量沒有老虎那麼戲劇性,但銳減的速度仍是令人擔憂──老虎面臨的是「滅絕」的危機,而大象面臨的則是「損耗」的危機。
象是目前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包括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分別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亞、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屬於草食性動物,一天有十六個小時用以採集食物,一隻成年象每天可以吃進三十到六十公斤食物,但因為消化系統效率不高,只有百分之四十的食物可以被吸收,其餘百分之六十會被排泄掉。
根據瑞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統計,在亞洲的野生大象約在三萬八千餘至五萬二千餘之間,另外有一萬五千頭則生活在枷鎖之下,被飼主強迫從事搬運、雜耍等「謀生」。體積較大的非洲象,目前約有四十七萬到六十九萬頭,而且在持續繁殖中,但也面臨著人類開發所造型的環境威脅,此外還要面對偷獵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