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姨》中以歌舞和扮裝跨越性別框架,到改編中國小說家王小波所創作《陳清揚》,以性和政治互喻,藉「貞節」反覆辨證並解構道德制定機制,或是去年接連推出《無色之色》、《夏綠地》,探討書寫和其主體,詩和意識間複雜的勾連,以茶道呈現「禮節」的邊界,李清照私人劇團結合傳統京劇、日本能劇、歌舞、扮裝等,複調的身腔姿勢,似乎為著追問愈益文化混雜、精神分裂下,什麼是真實的「我」?什麼又是扮演之「我」?
透過跨界,或許是為了回返。劇團導演劉亮延曾參與第一屆雲門「流浪者計畫」,赴日東京,更深刻認識歌舞伎傳統,後來成為改編白蛇和曹七巧等經典的素材;他也出版《有鬼》、《牡丹刑》等詩集;導戲、編劇也演戲。這次同樣跨界在日本戰後前衛劇場導演寺山修司的《毛皮瑪莉》和京劇經典《三娘教子》之間,再次藉由不同文本,思考疆界,企圖逼現出反覆穿越於其中的「我」。
劉亮延說:「這次透過寺山修司,並非處理他作品中的政治經濟面向;反而是希望藉由『他面對傳統的方式』,重新理解我們和文化的關係。而跨界作為方法,是將不同元素放在一起,互相競爭、飆戲。『傳統』不是唯一的答案,它從不固定,但透過反思,或許可以成為下一刻行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