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 就是美:訪藝術家Joseph Chen 李時雍 |2015.08.28 語音朗讀 25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駐版藝術家 Joseph Chen 圖/Joseph Chen 圖/Joseph Chen 《Uglily》 圖/Joseph Chen 安伯托.艾可在編著《美的歷史》之後,續寫了《醜的歷史》,藉由呈現「醜」在藝術史上彷彿隸屬於「美」的準則,卻自有其淵遠流長,欲指出:「美就是醜,醜就是美。」這是我初次瀏覽到藝術家Joseph Chen所經營的《醜臉書》(Uglily Book)網頁時,即浮現的聯圖/Joseph Chen 安伯托.艾可在編著《美的歷史》之後,續寫了《醜的歷史》,藉由呈現「醜」在藝術史上彷彿隸屬於「美」的準則,卻自有其淵遠流長,欲指出:「美就是醜,醜就是美。」這是我初次瀏覽到藝術家Joseph Chen所經營的《醜臉書》(Uglily Book)網頁時,即浮現的聯想。 圖/Joseph Chen 安伯托.艾可在編著《美的歷史》之後,續寫了《醜的歷史》,藉由呈現「醜」在藝術史上彷彿隸屬於「美」的準則,卻自有其淵遠流長,欲指出:「美就是醜,醜就是美。」這是我初次瀏覽到藝術家Joseph Chen所經營的《醜臉書》(Uglily Book)網頁時,即浮現的聯想。 圖/Joseph Chen 《一筆》 【編按】在詼諧變貌的肖像畫前,我們彷彿初次看見自己的臉。Joseph的作品,一系列藉動物喻人、一系列藉「醜臉書」重思表象與真實,像面鏡子,映照著當代生活所失真的面容。副刊邀請藝術家在接下來的幾個周五,顛覆醜、跨界美。 文/李時雍 圖/Joseph Chen 安伯托.艾可在編著《美的歷史》之後,續寫了《醜的歷史》,藉由呈現「醜」在藝術史上彷彿隸屬於「美」的準則,卻自有其淵遠流長,欲指出:「美就是醜,醜就是美。」這是我初次瀏覽到藝術家Joseph Chen所經營的《醜臉書》(Uglily Book)網頁時,即浮現的聯想。 《醜臉書》二○一四年七月成立,向網友徵集照片,並以凝鍊的筆觸摹畫;有點像美圖App,差別在於所有投遞於信中的臉,在藝術家細膩而詼諧的眼裡,都變成了「醜臉」,塗深的皺紋、發光的額頭、矯揉造作之姿,很短時間內,引起網友和媒體的關注。 看似網路Kuso惡趣味的遊戲,實則充滿了創作者敏銳的觀察和意識。Joseph對我說,《醜臉書》是他的一個藝術項目,初始計畫以一年時間,畫下一千張臉,在網路、手機載具等新媒體時代,用醜,予觀者對於美的重思。 一九八○年次的Joseph,美工科畢業、退伍後,曾從事化妝與髮型師長達十幾年,跟過劇組,也待過上海、溫哥華等地髮廊;直到近年毅然返回專職藝術創作,他笑說,每當答覆好奇的詢問,都令對方更困惑,「我覺得這是我的天命。 我很熱愛髮型工作,但是有一天也不知道是內心、還是上天告訴我,我一定要去做畫畫這件事情。」時值步入人生軌道應穩定的三十二、三歲年紀,不可能毫無猶豫,「我內心其實很掙扎,但這是很真實的聲音。」 以廈門的工作室為基地,漸擴及上海、北京。那是二○一三年底,畫畫之外,也兼設計的案子;但到次年就完全投入了純藝術創作。 Joseph一直以「幸運」形容自己的決定。畫作《黑天鵝》在二○一四年澳門藝術博覽會得到注目,二○一五年入選亞洲青年創作集錄、《醜臉書》成立後引起台灣媒體報導,今年五月,在廈門舉辦了第一場個展《Ani mal重力物》。 轉折的生命,實則延續著對美的探索。當年在學校主修油畫和雕塑,造型時與美共處,卻以「Uglily」的筆觸為我們所識,Joseph說:「從事髮型或化妝,都在極力幫人塑造美,填補不足、遮瑕、改造人家。後來,開始返璞歸真,盡量保留人身上有的東西。」「我做《Uglily》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每個人投遞他的照片都很漂亮,可是到我這邊,變得一樣的醜;我希望,一個是讓人能調侃自己,幽默大家;另一則,希望每個人珍惜身上所擁有的,而不是一直修補身上不滿足的。」或許是長期與美共處,以藝術透析表相和內在的真實,他提到美,應該回到心,「回到自身,回歸到自身的滿足。」 「每個人都有的特徵是眼袋跟法令紋,當一個人趨近變老時,一定會有這兩樣;我提前讓人身上發生,去面對:人到最後都要走到這個地步,所以現在擁有的就夠了。」目前,這藝術項目已累積超過一千幅臉,Joseph說,將策畫一個展覽,以一千張臉做成一幅大的畫作。 我們可以在他的線條和色塊中,感覺一種孩子式的遊戲、專注而透澈的注視,像《Uglily》。他解釋,希望創作親近的藝術,讓父母、甚至帶著孩子在觀賞時,都能有所感觸。又或者如《Ani mal重力物》,五月間廈門的藝廊,室內空間鋪上了大片的草皮,便是希望每個踏進來的人,不是進入一個冰冷的現場,甚至可以席地而坐;並設置了一張一米四、乘一米四的畫布,讓所有參與的觀眾簽名,「每個人用一筆,畫出他們想要畫的東西,我再做一次處理。」觀看畫展成為一種創作,每一筆線條是一種彼此親近的方式,Joseph將這集合兩三百人簽名的作品,命名為《一筆》。 這也是年輕藝術家的第一筆,以「Uglily」、以人的另一個分身「動物」為形,闡述現代生活空間裡,被媒介、數位覆蓋,而失真的面容。接下來Joseph Chen還將持續跨界不同媒材,在詼諧和親近的線條中,輪廓出美本來的面目。 駐版藝術家 Joseph Chen 新銳台灣插畫師,1980年生,畢業於泰北美工科。 從事造型師行業13年後,再度拿起筆專職插畫師的工作。 2013年 從造型師轉職藝術家 2014年 藝術項目Uglily Book在FaceBook上獲得媒體及大眾關注 2014年 參加澳門藝術博覽會畫作《黑天鵝》以6萬RMB被收藏 2015年 作品入選亞洲青年創作集錄 2015年 受邀台北新藝術博覽會百大名人邀請創作 2015年 個人展覽《Ani mal重力物》由廈門建發主辦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稿 下一篇文章 不滅的欲望——讀岩上〈欲望的煙囪〉有感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5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6【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7【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8【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9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文藝雅集 前輩作家同歡遇見作家 輕輕放下:與鄭聿談新詩集《玻璃》劇場本事--根在那裡,風景在那裡:與編舞家蔡慧貞談行旅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