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潤
.三月三十日
在避難所中,有位災民是木匠,家雖然全毀了,但心中有個更大的「家」。在避難所中,他利用倒塌房屋的木材建了一間浴室,有可容四個小學生的浴盆,有更衣間、熱水。沒有水管,就一桶一桶的燒,放進屋外的水槽,設計個洞通往裏面的浴盆;孩子們歡喜的笑聲,感染了大人,大家都來泡泡湯、回復元氣。
有建築設計師教孩子用紙來設計、創造未來家鄉的模樣,孩子們花了好多天,用鮮艷的紙做出遊樂園、水族館、公園的花、椅子,一棟一棟有著紅屋頂的家…。
在孩子的心中,這不是末日,未來是可以想像與創造的。
.三月三十一日
明天有一個「傳遞台灣的愛」贈送儀式,將此次海運的三百二十噸救援物資送交日方代表,包括國會議員、收容七千人的新潟縣糸魚川市、群馬縣(預定將收容一萬五千人),由已開始收容災民的伊香保涉川市(佛光山法水寺所在地)代表接受;台灣則由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副代表羅坤燦出席。此次由陽明、長榮、萬海免費提供運送,很感謝他們的發心。
所有聽到台灣人民熱情善行的日本友人,例如政治家、教授學者、NPO人員、義工…都非常感動。祝福所有歡喜布施的人,得無量波羅蜜。
.四月一日
昨天新聞中談到有一種病,會發生在災後的人身上,如七年前新潟大地震後,有許多的老人變得無法走路,身體機能急速下降,引發許多的併發症,探究原因後取了個病名「生活不活發病」。因在避難所中長期生活,平常都有在種田、工作的老人,突然就整天坐著,血液循環變差,沒事做整天發呆,導致內臟機能也變差。
所以,有的避難所開始在吃飯時間鼓勵大家協助分發,可以煮飯的地方就鼓勵媽媽們來切菜、煮味噌湯,煮的人高興、吃的人也歡喜;人覺得自己有用時,潛能就會爆發出來,避難所的氛圍也完全改觀了。
有些避難所也開始勸大家移住到群馬、東京、埼玉…去,群馬佛光山所在地伊香保町就開始收容災民。這幾天佛光會員將會送去兩個貨櫃的衣服、食物、毛巾、水等,東京的法師、會員亦帶了百餘箱新鮮的蔬菜、水果到氣仙沼市去,在避難所中為大家煮熱騰騰的味噌烏龍麵,大家歡喜的表情,讓會員感動。
我相信,我們的擔當,一定能成就事情的。(系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