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大的功效之一,即是開啟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知道有那麼多與我們不一樣的人、那麼多想都沒想過的人生風景。來自瑞典的《阿蒙正傳》讓我們清晰的了解亞斯伯格症者的日常生活樣貌以及和家人朋友的相處方式;來自加拿大的《蒙特婁的莫札特》讓我們認識世界另一位的音樂神童安德烈馬修
《阿蒙正傳》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是自閉症的亞型,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主要是神經心理功能異常,導致學習與生活適應困難。
自閉症的主要特質是「人際互動困難」、「語言溝通困難」與「特殊/過度執著的行為」,而自閉症亞型的亞斯伯格患者,在人際互動上較主動但技巧差、不擅於社交溝通;對特殊興趣的投入程度相當高。
全球亞斯伯格症盛行率調查是千分之零點五,澳洲最新研究的數字飆高到將近六十分之
一。台灣目前的亞斯伯格症可領取自閉症身心障礙手冊,學校系統沒有特別註明亞斯伯格症,無法確認台灣的盛行率。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變化度非常高,主要特質如:
一、人際互動上:眼神不太注視對方、較自我中心、無法察言觀色,同理心很弱。很固定的黏幾個人,但又不懂得保持距離,有的親疏不分、剛認識就掏心掏肺,無法依照情境表現適當的社會行為,融入團體有困難。
二、語言溝通上:與人對談常會滔滔不絕說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一般的認知和語言能力都在中等範圍。
三、特殊行為上:他們有特殊或固著狹隘的嗜好,對事實性的學科(如數學、歷史、天文)與事物(如捷運、昆蟲)非常有興趣與天分,其他很難引起他們的動機。生活習慣上固著程度很高,如走固定路線回家、到甚麼時間非做甚麼事不可;知覺系統靈敏,噪音稍大就受不了;只吃某些味道的食物;好惡與道德感非常強烈……常負面思考,容易情緒不穩或遷怒他人。怒氣一爆發,自己也控制不了。
一成不變的秩序
片中主角阿蒙:「守時是和諧之本」,他永遠分秒不差:七點,起床;七點零五分,洗澡;七點半,早餐吃圓形麵包;八點,經過固定的市區街角……,每天的日子都完全無誤地按表操課;他穿著鮮紅色的外套、拉鍊一定拉到最頂端的固定位置、衣上掛著「我是亞斯柏格症者」的胸牌。
十八歲的他,數學、科學一把罩,但人情世故一無所知,不喜歡別人碰他的身體,每當受挫時就把自己塞進鐵桶子,等唯一懂他的哥哥山姆,用外太空通訊器聯絡他。哥哥的女友受不了一起生活時的一成不變,女友離開後,失戀的老哥恍惚頹喪、導致阿蒙生活秩序大亂,焦慮的他想用科學的方法,幫哥哥找到完美女友,一切就能重返生活軌道!
阿蒙帶著長長的自製問卷,到處為山姆找尋理想對象,毫無心機的直來直往;不按牌理出牌的珍妮佛從天而降,一團混亂顛覆了阿蒙的一絲不苟,由親情的照顧轉換成愛情的互動,似乎山姆的接班人出現了……。
這是瑞典導演安德烈斯歐曼首部長片作品,全片色調鮮豔、配樂活潑,以喜劇浪漫的方式呈現,讓觀眾親近難以理解的「他者」世界。
《蒙特婁的莫札特》
我們較不熟知的加拿大音樂神童─安德烈馬修Andr?Mathieu,四歲開始作曲,六歲開演奏會,年紀輕輕便展露過人的演奏技巧與驚人的創作天賦,被喻為「蒙特婁的莫札特」,是加拿大鋼琴家兼作曲家。
父親、母親都是音樂老師。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六歲的安德烈便在蒙特婁,舉辦了首場作品演奏會。隔年,在遍布全國的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廣播網上,獨奏他創作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連俄國偉大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v)都讚嘆:「他的天才,遠勝於我。」
加拿大知名編劇、導演盧克.迪昂 Luc Dionne拍攝安德烈三十九年波瀾的一生,一九四七年,安德烈在蒙特婁不顧家人反對,參加了鋼琴馬拉松,二十一小時不間斷彈奏自己的作品,狂破世界紀錄!
他自己說:「我不是鋼琴家,我是作曲家!因為鋼琴人人能彈!」今日的魁北克還有以他為名的音樂廳、街道,以紀念安德烈為後世留下「無人能取代」的藝術資產。
片中最有意思的,是天才的他和平凡的妹妹,成長歷程的不斷對照,神童長大光環不再、酗酒的他對妹妹說:「妳長成一個真正的女人了,希望妳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妹妹回答:「有你在,從來就沒有其他的位置!」
內心深處比天邊還遠,正是所謂天才高處不勝寒、又跌落凡塵,最大的孤寂與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