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我看到張阿嬤的腦波圖,整個腦袋的兩個大腦,已經看不到任何「清醒」的腦波,顯示張阿嬤的腦部機能,已經沒有功用了。
我約同家屬前來開會討論:
「辛苦你們大家前來,因為接下我必須向你們說明,現在很重要的問題。」
家屬皆點頭並謹慎聆聽…
「老阿嬤的腦袋接下來會開始『水化』│也就是腦組織不再是腦組織,而只是一灘水而已,大腦也不再有功能,只剩下一個腦殼在外面。」
「怎麼會這樣?我們都有按時吃藥啊?」主要照顧的媳婦突然大聲地說。
「我相信您們把病人照顧的很好,定期吃藥固然很好,但畢竟已經九十歲了,不一定靠吃藥就能夠不生病…,最糟糕的是接下來也許老太太將不太會主動咳痰,也不太會主動翻身,常會引起肺炎,進而引起呼吸困難必須插管,接著做永久的氣管切口幫助呼吸。」
「這樣會拖多久?」常帶張阿嬤來看診的小兒子開口問。
「很難講,假如用愈多人工維生設備,就可延長更久…」
「唉│」
「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相關部門,會效法歐美先進國家,建議在病人住院時,都要先告知與詢問,關於『器官捐贈』與『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意願。」
「喔│」家屬陸續點頭。
「聽起來插管對媽媽好像沒有很好,且媽媽之前也說過,不想後面太痛苦…」小兒子憶起病人的話語…
「這個決定是很辛苦…但您們的勇氣抉擇,必能讓張阿嬤得以善終!」
註:以前我國的法律,並沒有規定國人該如何確保自己得以善終,但自從今年元月三日,立法院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後,我國民也得以在自己沒有準備下,家屬可幫病人代為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之外,也代為簽署「終止或撤除同意書」這樣就能免除病人延長痛苦的生命。
然而縱使立法已經完備,民眾卻常由於認知不足,為了勉強維持患者的軀殼,而給予插管、氣切,最後加上呼吸器再拖延幾年,這樣的行為真的是「盡孝」嗎?值得孝順的家屬們深思熟慮。(下)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