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阮愛惠台北報導】值逢建國百年,台灣宗教界不只要回顧過去,也展望下個百年的願景。昨起兩天在中研院人文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的「建國百年宗教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結合公部門、國內外學術界、宗教團體與民眾參與,舉行多場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會,針對建國百年宗教相關議題進行綜合性的學術討論。
台灣宗教學會理事長釋昭慧法師表示,台灣的宗教發展非常蓬勃,宗教現況複雜多元,期能藉由研討會,鼓勵宗教學術界人士共同切磋,回顧建國一百年宗教之歷史與現況,有助擴大並深化台灣宗教研究之學理基礎與學術成果。
研討會設計了六個子題邀集學者撰寫論文,包括「宗教發展與變遷」、「宗教立法與政教關係」、「宗教與社會」、「宗教與環保」、「宗教與性別」及「宗教與教育」。編成了一部論文集。內政部民政司長黃麗馨昨也發表「宗教行政人員角色之探討」,回溯我國政府自光復以來宗教行政的變遷,也提出宗教行政人員輔導宗教事務遭逢的困境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藍吉富教授在專題演講「新漢傳佛教」的形成中指出:台灣佛教主體雖來自中國大陸的漢傳佛教,但經過近百年曲折的歷史發展,台灣漢傳佛教的文化性格,與舊有的顯著不同,他稱之為「新漢傳佛教」。
今日議程尚有陳錦生教授的「台灣基督教大學的回顧與展望」、釋昭慧法師的「當代台灣之大學宗教教育│實務面所面對之挑戰與前景」、釋惠敏法師的「建國百年之佛教高等教育回顧與展望:從傳統分類到科際整合」等議題,有興趣的人士可逕至中研院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