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三月瘋媽祖」已成台灣重要的民俗活動,為了帶領民眾從熱鬧的進香活動中,認識最受敬重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的媽祖文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三日推出「流動的女神
—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展」,分別從社會、文化與藝術面向呈現台灣媽祖進香文化特色。
科博館匯集全台十一間知名媽祖廟文物,展場內營造小型廟宇空間,除台南開基天后宮所有,由台南著名工藝師、薪傳獎得主王永川製作的媽祖神轎;鹿港著名工藝師、薪傳獎得主施至輝製作媽祖神像,該神像具有台灣媽祖特有的圓渾豐頰與寬胖鼓腹。以及包括神案、五賽、神衣、香爐、籤筒等文物。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台灣媽祖的進香活動規模不一,有的僅有數人帶著神像乘車進香,有的則規模龐大,活動歷經近十天。大型的媽祖進香活動常有各種「陣頭」護駕或歡迎媽祖,陣頭的表演不僅是一種農業社會休閒活動的產物,所使用的文物且饒富特色,猶如「移動劇場」。
孫維新指出,媽祖進香活動一方面增進地域間的連結和擴張,另一方面各地的媽祖又分別具有當地特色,也強化地域的認同,學者因此將媽祖喻為「流動的女神」,在傳統父系社會中同時是地方化與全球化的女性力量。
「建國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媽祖文化精粹展示。」科博館表示,這項展出以目前台灣最富盛名的大甲鎮瀾宮到新港奉天宮的遶境進香,以及白沙屯拱天宮到北港朝天宮進香為代表,帶領觀眾從「瘋媽祖」的熱鬧氛圍中,揭開媽祖信仰的神祕面紗,發現台灣民間文化深刻的內涵與活潑的生命力,在敲鑼擊鼓、鳴金吹號中,不再只是「看熱鬧」,更能「看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