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畫禪話 佛館立體禪畫啟迪人心

郭書宏 |2011.05.10
343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福報》明天起推出禪畫禪話專欄,以高爾泰、蒲小雨繪製的禪畫作品(右圖)為範本,星雲大師題字禪畫禪話(上圖)。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編按:佛陀紀念館系列報導接續將推出〈禪畫禪話〉浮雕系列,此一系列創作為藝術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依《星雲禪話》所繪的禪話作品,再委由藝術家完成立體浮雕。統籌〈禪畫禪話〉浮雕系列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與負責雕塑的藝術家葉先鳴,在本專訪中帶領讀者隨著〈禪畫禪話〉浮雕系列作品,體會禪法的妙用。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為了讓來佛陀紀念館參觀的民眾,能夠清楚簡易地享受禪法的奧妙,特別將藝術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依《星雲禪話》所繪的「禪畫作品」,延請雕刻家葉先鳴、彩繪師陳啟明合作,成就〈禪畫禪話〉浮雕系列作品,表現人人本自具足的禪心佛性。

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之所以創作百餘幅經典禪畫作品,得從一九九三年說起。那年,他們初到美國時,舉目無親且身無分文,蒙星雲大師支持及鼓勵,到西來寺作畫百幅,夫妻倆以《星雲禪話》內容為題材,透過純熟技巧與自然的畫風,呈現古代禪者及星雲大師的博大智慧,亦顯現了禪畫中的「畫中有禪,禪中有畫」的特徵。

禪畫人物走出來 栩栩如生

如常法師表示,有鑒於現代人生活的動盪,造成焦慮、緊張等諸多病症,而「禪法」正是最能安定身心的力量,且禪畫可廣收寓教於樂的效果,所以佛光山將禪畫和《星雲禪話》兩相對照,出版《禪畫禪話》,引發社會大眾熱烈迴響。

為了讓高爾泰、蒲小雨夫婦意境幽遠的禪畫長遠留世,佛陀紀念館特別將此系列作品化成為館內的裝置藝術。如常法師指出,佛館的規畫是將《禪畫禪話》此平面創作進一步以水泥半浮雕上彩為載體,塑畫於佛陀紀念館南北長廊牆上,期盼達到普利大眾之功,讓來館民眾找回自己本自具足的禪心佛性。

「佛陀紀念館的〈禪畫禪話〉浮雕系列,如同畫中人物走出畫面,更顯栩栩如生!」如常法師強調,有別於〈佛陀行化圖〉、〈佛經偈語〉等藝術裝置,〈禪畫禪話〉系列作品彰顯的是將「禪」落實於生活中的題材,希望藉由禪法安定身心,立體禪畫創作寓教於樂,普利更多的社會大眾。

雕塑工法難度高 能長遠保存

考量平面繪畫跨越至立體作品的難度,選擇操刀的藝術創作者即是關鍵所在。對此,如常法師表示,負責雕刻的藝術家葉先鳴,以及彩繪上色的陳啟明,兩人對作品的完整呈現皆有其堅持,尤其陳啟明在壁面上有如山水畫的彩繪風格,精通書法的他在每幅作品中,亦題有精采的書法字,令觀者讚嘆。

從事藝術創作已有二十年經驗的葉先鳴,這次採用的雕塑法為困難度極高,卻能長遠保存的泥塑工法。葉先鳴表示,水泥雕塑不需在地面先塑形,而是直接於壁面處理出雕刻的效果,由於水泥易乾的特性,因此創作時間需掌控在三至四小時內完成,尤其人物臉部、手勢的掌握,更是考驗創作者的功力。

「創作〈禪畫禪話〉浮雕期間,對我而言,不啻是自我觀照的過程。」葉先鳴說,早在十年前他即收藏《禪畫禪話》一書,當時即開啟他對「禪」的喜好;直到親身參與這次的雕塑,懷抱「做到最好、供養諸佛」的心,過程中他定心且專注當下,訓練覺察自我的起心動念,「如此收穫是當初始料未及,我期待看到此系列作品的民眾,亦能認識禪的妙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