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高雄市明華國中學生在童軍老師吳聖馨指導下,準備個人化的「求生盒」(見圖/徐如宜);巴掌大的求生盒,竟能放入二、三十種物品,包括鎂塊、線鋸、解剖刀、酒精棉片、哨子等。
「求生盒和救難包不太一樣!」吳聖馨說,救難包重點在乾糧、水、急救用品等,體積較大;求生盒可以隨身攜帶,以實用、體積小為原則。她建議學生找個堅固金屬盒子,必要時還可用來煮東西;然後從生活中尋找放進求生盒的物品。
吳聖馨打開自備的求生盒,長十一公分、寬八公分、厚二公分的小盒子,裝了三十一樣東西,反光小鏡、哨子、瑞士刀、小手電、別針、指北針、刀片、綜合維他命等。她拿出一小截吸管解釋用途,野外沒水時,小吸管可用來吸葉片、岩縫的水。
學生李季凡的求生盒更小,還準備魚鉤、釣線、鎂塊等。
「在危難中求生,意志力很重要,家人是支撐下去的力量。」學生邱彥璋一掀開求生盒蓋,就是一張全家福照片。他最自豪的是貼在盒蓋的緊急資料卡,詳載個人基本資料、血型等,還是中英雙語。
學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有人還在求生盒中放入幾根頭髮,「萬一有需要時,可以驗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