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將列入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綱,內容包括同志教育、多元情欲等,希望老師將「認識多元性取向」融入國小高年級及國中各科。
教育部委託學者針對國小老師撰寫《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主編之一、東華大學副教授蕭昭君說,教材中有「如果這是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的前提,才提到可墮胎、同志婚姻。
但即使現在社會逐漸接納同性戀,同性婚姻還是不合法,有必要教小孩多元情欲嗎?何況,多數青少年連「異性情欲」都還懵懵懂懂。
有立委質疑:「青少年有一階段會排斥異性,只跟同性密友玩,但未必是同性戀,教育部製發的教材易引起混淆。」的確,若過早教導同性戀,青少年「同性密友」會不會被指指點點,反而影響同性友誼?
更糟的是,所謂「性別平等教育」課綱,小學生也要學用保險套及「性愛用品」等。性教育當然必要,但教導使用「性愛用品」,合宜嗎?
東華大學副教授蕭昭君還說,目前大眾媒體發達,即使偏遠地區小學生,都已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單純、天真。這位教授是否以偏蓋全?或是過度擴大孩子的認知?
對國中小學生來說,性教育應是教導了解男女的性徵、身體結構,教導女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每個人的身體都有界線,如果別人碰你,你覺得不舒服,就要向大人反應或大聲喊叫。」
性教育應該循序漸進,也許到了高中,再教導更成熟的議題,以及「同性戀問題」。其實,該教小孩的事很多,不一定得踩墮胎、同志婚姻的紅線。
唐可俊(台北市/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