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陳先生送來他親手做的紅豆糕,笑著說:「請別嫌棄外表不好看,我試做了好幾次,終於成功了,才敢拿過來請大家吃。」我嘗了一口,的確是真材實料,口感相當不錯!
陳先生感傷地說:「我太太很能幹,廚藝也很好,讓我沒有拿鍋鏟的機會,只能在旁邊幫忙傳遞食材、碗盤等,她過世以後,凡事我得自己來,還要為孩子料理吃的,懷念太太做的菜時,就根據記憶中她調理的方法及食材,嘗試著做做看。」
陳太太因癌症病逝,我們樂見陳先生已慢慢走出傷痛。
他們家還有一則感人的故事,陳先生與哥哥感情很好,兩人住得很近,互動頻繁。他們與一個也是住在附近的好朋友,三家人一直保持著每星期六晚餐聚會的習慣,即每個星期六晚上,輪流到其中一人家中做客,一來聯絡感情,二來隔天不用上班,大夥可以放鬆心情,喝茶、聊天。這個約定已經行之有年,卻因為陳太太驟逝,少了一個下廚的女主人,而面臨中斷的命運。
他們的兒女、媳婦們都覺得這麼好的聚會,若真中斷了,多可惜呀!私下討論的結果,自告奮勇地說,交給他們年輕一輩來接棒吧!
陳先生欣慰地說:「輪到我們家作東時,就由我女兒掌廚,可能因為她常跟在媽媽身旁幫忙,多少學到一些真傳,廚藝還不錯呢!只是以前沒有讓她表現的機會。太能幹的父母,可能會埋沒兒女、媳婦的潛力,我們年紀大了,舞台應該盡早讓給年輕人,讓他們負起責任並發揚光大。」
廚房與餐桌最容易凝聚一家人的情感,「父母在做,子女也在看」,由於他們平常做了良好典範,營造了和樂家庭,才能教養出這麼孝順、貼心的下一代,讓人好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