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停經是指最後一次月事,過了十二個月仍無月事來潮,平均約為五十歲。在這段更年期間,女性荷爾蒙短期即由高峰驟降,易對女性身心有較明顯的衝擊:如潮紅、發熱、盜汗、焦慮、情緒不穩、憂慮、倦怠、小便困擾、失眠等短期不適的現象;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高膽固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因此,如何輕鬆度過更年期與維護健康已成為婦女保健的重要課題。
二、三十年來,醫藥界倡議以荷爾蒙替代療法來補充女性因老化而減少的荷爾蒙,以改善潮紅、發熱、盜汗等之不適,並降低骨質疏鬆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隨後一些研究追蹤卻質疑了荷爾蒙替代療法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一項由美國婦女健康倡議團體主導的研究顯示,補充荷爾蒙會增加停經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同時與未服用荷爾蒙的停經婦女相較,反而較會有致命性的血栓形成、中風與心臟病的危險。
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也證實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超過一年後,對健康的停經婦女是壞處多於好處;對有心臟病、老年失智症、子宮切除、子宮卵巢輸卵管全切除或中風的停經婦女,則是無任何幫助。
那麼究竟如何做好更年期的保健呢?熱潮紅是更年期婦女最常發生的自覺困擾,而東西方婦女的發生率卻存在明顯的差異。百分之七十五美國婦女有熱潮紅現象,中國則只有百分之十。學者發現這種現象與飲食文化有關,西方飲食所含的肉類與脂肪較高,而纖維攝取量則較東方飲食低。
另一項常令停經婦女憂心的是鈣質流失或骨質疏鬆問題,飲食其實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因為研究發現: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包括奶類)愈多,鈣質流失愈多;降低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或改成植物性蛋白質,與增加蔬菜、水果之攝取,可減少一半以上的鈣從尿流失,亦可減少停經婦女發生骨折的危險。
證據顯示在美國的亞裔女性,攝取較多的肉類與乳製品,結果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較她們在亞洲的同族女性高;亞洲地區的婦女較少喝牛奶,但是骨折的發生率卻較自幼喝大量牛奶的歐美人士低。
還有一項針對停經婦女大規模的研究也發現:長期採用高蛋白質飲食,尤其蛋白質來源為紅肉與牛奶的婦女,較易發生心臟病、糖尿病或癌症。相反的,許多研究已證實蔬食可降低心臟病與癌症的風險。因此,選擇天然高纖的蔬食,是確保更年期健康美麗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