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 當豬頭也甘願

羅智華 |2011.04.29
3683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走遍許多偏鄉,我發現,台灣不是沒有教育經費,而是亂用教育經費,因為資源分配不均,讓很多弱勢孩子無法好好受教育。」昨天《教育應該不一樣》新書發表會上,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一語道出現今的教育窘況。他說,當自己愈了解教育問題,就愈焦慮,甚至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擔憂台灣過去累積的教育優勢會一點一滴流逝,這也是激發他寫下這本書的初衷。

嚴長壽在《教育應該不一樣》自序提及,他去年六月抱著一疊資料去找教育部長吳清基,想提供教育建言,但談沒多久,幕僚就遞上紙條、提醒部長接下來還有一場會議要開,讓他驚覺,自己又做了一次「豬頭」。但與生俱來的使命感,讓他無法對教育問題「視若無睹」,嚴長壽決定再當「豬頭」,將自己對教育的所見所思撰寫成書。

嚴長壽說,觀察教育問題,家長最需要反省。為了怕孩子「輸在起跑點」,送孩子補習、要他們努力考上明星學校,在「分數至上」的思維下,讓學生成為被升學主義囚禁的籠中鳥,甚至失去原有能力。

這幾年技職教育流於「學術化」,也令嚴長壽深感痛心。他說,近年很多專科拚命要升等為技術學院、科技大學,讓教育彷彿成了一場「拚升格競賽」,喪失當初培育專業人才的立意。

近年教育部積極推動「前進百大計畫」,也讓嚴長壽覺得是種「虛榮」,即使進入世界百大,也只是百分之一,不具意義。嚴長壽表示,「教育」應是為學生照亮未來的探照燈,而不是重複過去的後照鏡;要突破教育窘境,需要再加把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