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天公布就近入學調查報告,在相同基測成績條件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的學生,三年後參加大學學測成績,優於越區讀明星高中生的表現。
教育部九十六年開始持續四年,委託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計畫」,針對九十二至九十六年參加國中基測、PR值六十以上國中畢業生,三年後參加大學學測成績的比較分析,發現相同基測成績下,選擇就近入學高中學生,三年後,學業成績表現優於越區就讀學生。
調查分析上學交通距離和成績的關係發現,「高基礎低成就」(基測分數高、學測分數低)的學生,從家裡到學校平均距離(地圖上GIS直線距離)十二點八公里;而「低基礎高成就」學生,上學平均距離只有四點五公里。顯示花更多時間在交通上,對學業表現愈不利。
研究分析就讀都會區前二志願高中生的學測成績,越區生的成績不如在地生;基測分數相同時,選擇讀社區高中的學生表現,也優於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的學生。
吳清鏞表示,九十六年國中基測PR九九約三千五百名考生,讀第一志願高中的學生數,台北超過一千三百人、台中和高雄各三百多人、桃園和台南各約二百多人;除新竹、彰化、嘉義外,其他學校PR九九學生多在十人以下。
進一步分析三年後(九十九年)學測成績全國前三千五百名考生分布,台北市第一志願高中生只占八百人,而許多未招收基測PR九九學生的高中,卻有十多名學生學測擠進全國前三千五百名,顯示非第一志願高中及社區高中,仍能培育出優秀學生。
蘭陽女中校長曹學仁表示,該校以「進步最大」為辦學目標,學生陳亭吟三年前基測只考二百六十分,今年學測考七十三級分,已申請上台大外文系、財經系和法律系。另一名高三生陶富美,當年基測考二百九十分,放棄到台北讀師大附中,留在蘭陽女中就讀,天天走路上學,今年學測考七十四級分,已經繁星推薦錄取台大財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