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位處偏遠山區的屏東縣牡丹鄉高士村,村裡沒有麵包店,每周二卻傳出撲鼻的麵包香和比薩香。原來村裡的高士國小四十名師生,本學期合力打造了一座愛心麵包窯,每周二同享烤麵包樂,還將麵包分送給村內的獨居長輩,老人吃在嘴裡,甜在心裡。
高士國小校長許嘉政說,師生合力打造的微笑人臉造型麵包窯,不僅讓學童午餐多了香噴噴的麵包和點心,也透過與獨居老人分享熱騰騰麵包的過程,讓孩子參與關懷與照顧弱勢。他說,這座愛心麵包窯不只彌補山區孩子吃不到現烤麵包的遺憾,也成為學生品格教育的好導師。
高士國小愛心麵包窯的「誕生」,幕後推手是本學期接任午餐祕書的老師張輝山;位處偏遠山區的高士村,要買麵包西點,得開車近一小時到恆春鎮,因此懂造窯技術的張輝山便提議自己來蓋麵包窯,並讓學生參與搬磚塊、裝飾窯體等過程,再加上購置攪麵機等設備,花了二十多萬元,終於備妥器材,定每周二為烤麵包日。
高士國小只有三十三名學生,每到「麵包日」,師生分工合作揉捏麵糰、搬運食材、運送麵包,同享烤麵包樂;張輝山說,祖先過去就是以柴燒過生活,麵包窯重現柴燒過程,讓學童藉此「尋根」,而將麵包分送給獨居老人,正是體現原住民傳統的「分享」精神。
「我們有核桃、葡萄乾麵包,加上板栗香菇、山蘇、雨來菇等在地食材,可變化成不同口味的麵包和比薩,即使剩菜混在一起烤,也美味可口,最近又嘗試烤餅乾、蛋糕。」許嘉政說,愛心麵包窯不僅讓學童大飽「口福」,更快樂的是看到山中獨居老人嚼麵包時的滿足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