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無疑 你無法擦肩而過 1

張耀 |2011.04.26
898觀看次
字級

這樣的大茶樹,我以前不知道,這樣的普洱茶過去從來沒喝過。

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好幾次跟普洱茶面對面,都失之交臂。

上世紀九○年代,我住在回歸前的香港多年,在大小餐廳喝過無數香港人稱呼的「普洱茶」(現在恨不得給它加兩個引號)。

就是那種暗紅色,愈泡顏色愈黑,茶味卻不會濃釅的「普洱熟茶」,直到現在,海峽兩岸的大部分人仍然在喝這樣的「普洱茶」。

它是經過人工堆放,加濕升溫發酵,用幾十天的人工加速老化,達到十數年陳茶氧化效果的普洱茶,最簡單的說法就是「速酵茶」。

這是計畫經濟的七○年代「勐海茶廠」的貢獻。

它有陳茶的顏色和近似的口感,但沒有陳年普洱的深厚和沉著回甘。按照骨董界的行話說,「這是做舊的茶。」

我那時以為這就是普洱茶的全部,但也沒把它當成真的茶,港人習慣的普洱+菊花(普菊),對我來講,只是平衡桌上生猛的海鮮,去油膩的飲料而已。

那時雖然不懂普洱,但我會喝茶,不過一向偏愛江南的頂尖綠茶———龍井、猴魁,誰叫我出生在上海呢。

江南人的偏見根深蒂固,即使走遍了世界也沒用,它,妨礙了我對普洱茶的進一步認識。

後來我去過雲南大理和麗江多次,也沒跟普洱茶產生火花,等到港台興起普洱陳茶旋風,搶買紅印、綠印同慶號茶餅的時候,我已經回歐洲了。

住在巴黎,遠望著這股普洱熱潮,覺得就像黃花梨家具熱,一陣風的炒作而已,我還是享受自己的雨前龍井和太平猴魁。

還有台灣朋友寄我的凍頂烏龍。

到上海開了工作室,我依然保持對茶的細膩偏好,每年春天跑到杭州龍井住下,等著品嘗獅子峰茶農摘下來的春芽,清明太早,穀雨之前正好,買回去就喝一年。

對猴魁的喜愛,源於我這十年浸潤在古徽州的大書裡,經常沉湎在黃山周圍的古村。我驚嘆它的碧綠,葉片站在水裡,就像冉冉升起的一棵翠樹,太嫩了。

 我買茶,都在茶農家裡,我不太相信這幾年的大陸茶莊。

後來,還迷過一陣江西瑤里的高山「崖玉」茶。

仍然跟普洱茶無緣。

〈《山外有山》作者序˙積木文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