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兒童罹患近視的比率日增,不少家長寧願放棄買名牌包,花大錢讓孩子配載角膜塑型鏡片,衛生署昨天提醒,目前通過使用者的年齡限定在十二歲以上,如果低於該年齡而造成角膜受損或鏡片破裂,將無法獲得藥害救濟。
「健康愛報報」部落客郭姿均昨在育兒講座中爆料,目前網路上最熱門的近視治療話題,即是角膜塑型術,有不少眼科醫師為了賺錢,只提供片面的資訊,鼓吹家長讓有近視的孩童接受該項治療,有的剛念小學一年級就戴類似隱型眼鏡鏡片,殊不知有可能因小孩揉眼睛,造成鏡片碎裂割傷角膜,或者因長期配戴造成角膜缺氧、潰瘍。
郭姿均表示,這種夜戴型的硬式高透氧隱形眼鏡,讓孩子戴著睡覺,可用來壓平角膜孤度,聲稱隔天就可以不用戴眼鏡,其實效果只是短暫的,她形容這項療法如同「眼睛的魔術胸罩」,家長不可盡信。更何況,衛生署核准只限定近視四百度及散光一百五十度以下的十二歲以上兒童。
馬偕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也強調,角膜塑形術應屬於治療近視的最後選項,也就是當孩子固定點用阿托平眼藥水,並注意閱讀姿勢,一年內的近視度數仍超過一百度,在各種方法都用盡,才建議戴角膜塑型鏡片。由於放在角膜上,應懂得如何清洗鏡片及避免感染,小五以下的學童不建議使用。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現階段醫療器材並不列入藥害救濟範圍,眼科醫師如果處方外使用,讓低於十二歲以下孩子配戴角膜塑型鏡片,一旦使用者角膜受損或因鏡片破損等問題,醫師或廠商恐都難以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