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25王智鳳 打造大慈樂園好幫手(下)

李如定 |2011.04.20
664觀看次
字級


二十歲時的王智鳳(左三)。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有一晚,正當老師們和平常一樣挑燈討論著事情,星雲大師突然現身,並且應機指導其中的重點便要離去,老師們起身準備送大師回寮,大師卻說:「別送了,山路又暗又不好走,我一個人出來,你們也別驚擾了大家。」原來大師是利用全山的人都休息了,才出來到處巡視,默默守護著每一個弟子,蕭碧涼有感而發:「師父體諒我們的辛苦,不讓我們送,其實想讓我們早點休息。」

這些對於當時年紀尚輕的王智鳳而言,無疑是最好的身教。尤其,她的「孩子們」,從幼兒到只小她兩三歲的青少年都有,大師和吳素梅老師讓她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學習相互提攜、包容、關愛,也激發了她要把這個家經營得更好的上進心。之後,她考進屏東師院幼教系,白天和孩子們一樣出門上學去,下了課,又擔負起亦母亦師的職責,不管甚麼時候,總是把每個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

修完大學的課程,王智鳳的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已足夠把孩子們好好帶大了,但是,凡事要求完美的她卻認為,唯有佛法,才能讓自己和孩子們的心靈,畢生都獲得源源不絕的資糧。她向星雲大師請益,並遵從大師的建議進入中國佛教研究院就讀,前後兩年期間,大慈其他老師也為她分擔工作,成就了她在佛學上的精進。

一九九一年,吳老師披度出家(即依來法師)並奉常住之命調派他處,傳承的棒子硬生生的交給當時才二十八歲的王智鳳手上,六年後轉任大慈的顧問,由蕭碧涼接任院長職。

二○○一年,因著時代的變遷和需求,王智鳳受慈容法師的慈示而開創大慈育成中心,透過課程、活動及參訪等不同形式,將大慈育幼院所累積的寶貴經驗,分享給一般家庭的兒童,成功塑造出生活與生命教育的新型態,王智鳳認為:「一理通,百理徹,那兩年在佛學院的薰習,使得我日後在辦理活動時,都能抓對方向。」

時至今日,依來法師承擔了澳洲南天大學的開辦;王智鳳全心經營大慈育成中心,帶領兒童、少年乃至青年發掘自我潛能;而蕭碧涼則繼續在大慈育幼院陪伴佛光山的公主和王子們長大。大慈當年的鐵三角各自延伸出去,為不同層面的教育而努力不懈,讓我們欣見到每顆落進這畝三角地裡的菩提種子,都有人在細心呵護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