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詩與中國舞蹈

黃寶慧 |2011.04.19
886觀看次
字級

舞蹈是一種身體與時間的藝術,具強烈表現性,它究竟如何在漫漫時光長河中被記載並且流傳下來,古代並無影音設備,唯有倚賴文字與圖像得以傳之。

中國舞蹈早於文字發明之前,先民創造搭配樂器伴奏並與動作相合、連臂踏歌的集體舞蹈。令人好奇的是學者趙永新〈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提到:「中國藝術的各種門類是互相影響,融為一體的,藝術精神是相互滲透的,詩經三百篇可以朗誦,也可以弦彈、歌唱和舞蹈。其後歷代詩詞既可以配曲演唱,也可以翩翩起舞。同一時期,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觀念,在繪畫、書法、音樂和雕塑中可以找到呼應,反之也是如此。」

原來在古代藝術領域,舞蹈是融入在各門藝術裡的,並不獨立存在,可說舞樂合一。試舉數例古代描寫舞蹈的詩:

一、古代常用龍鳳來形容舞姿的曼妙。傅毅〈舞賦〉:「體如遊龍,袖如素霓」。傅玄〈卻東西門行〉:「和樂唯有舞,運體不失機,退似潛龍婉,進如翔鸞飛。」

二、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瀖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三、《霓裳羽衣曲》是唐朝一部歌舞大作,其樂、舞、服飾皆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予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細緻描繪了此曲的舞姿與結構:「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四、白居易另一首描摩樂舞之舞容作品〈胡旋女〉詩:「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

此暫不論中西舞蹈的藝術風格與美學,然欲深入了解舞蹈世界,除了臨場、影像觀賞、實作之外,舞者的傳記是了解其藝術風格與美學的最佳途徑。相較之下,西方舞蹈則較具獨立性,完全脫離音樂,獨立存在,發展為純舞蹈,從現代德國舞蹈家碧娜鮑許總是不斷在問:「為何而動?」可得知。中國詩詞裡描寫舞容、舞姿甚至舞勢,文字裡有畫面,似乎比影像更能引發想像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