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蔓延出走潮 政府須重視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 |2011.04.13
1140觀看次
字級

社工每天工作常逾十二小時,處理的都是人的負面情緒,必須深入社會最底層、最黑暗面工作,但薪資卻只有三萬元出頭(超級資深才可能有四萬元),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薪水少、工作多及壓力大,是第一線社工共同問題,因為待遇不佳,願意從事的人愈來愈少,台灣的社工與個案人數比遠超過美國,平均約五倍,也就是說,台灣社工要服務的個案,約莫是美國社工的五倍,但收入恐怕只有五分之一。

社工待遇偏低,在於政府不將社工列入正式編製,把大量的工作外包,以壓低薪資,明明有社工的大多數機構是靠政府補助款,甚至是相關單位的協力廠商,但政府就是無視社工人手不足、薪水少、工作壓力大,反正將工作外包就不干我的事了。

而每次提到替社工加薪,政府就說沒錢,若碰到重大社會案件,引發民意抗議與要求改善,總是會承諾增加員額,及改善工作型態與薪資,最後卻跳票。

社工是非常特別的職業,必須擁有輔導與心理專業,長時間和有負面情緒、行為的人互動,處理的是情緒勞務,如果不能有充分時間休息,往往自己會燃燒殆盡,進而心灰意冷退出,這是基層社工流動率偏高的原因。

社工是社會安全網機制之一,是幫助落入貧困或高風險的人改善生活處境,維持基本人性尊嚴,重新累積社會積蓄的重要幫手,也是穩定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沒有社工的幫助、安撫、穩定落入貧困底層的百姓,則恐怕社會將有更多的暴力與犯罪。

如今貧富兩極化,更需要社工照顧貧窮百姓,即使無法幫他們翻身,也要穩住生活,社工的需求愈來愈大,但政府漠視待遇與工作的困境,使社工人力不足,願意從事的人卻少,長此以往恐將形成封閉的惡性循環。

政府有意替公務員加薪,也應善待社工,不要再以財政拮据當藉口,並要改善工作型態,如定期進修,有心理諮商人員處理職業傷害,增加人力降低社工與個案主的比例等,才能留住人才。

呼籲政府正視社工的重要性,重視已在第一線社工中蔓延的出走潮,若再漠視,導致社工體系崩解,倒楣的還是社會。

王興(台北市/行政人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