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決定投入一百六十二億餘元推動國民教育精緻化,從九十六學年度起,國小一年級編班人數,將從現在每班三十五人降為三十二人,之後逐年降至九十九學年度的二十九人,並在五年內解決近五千名超額教師,每年要增加三百位新進教師,促進育人力新陳代謝。
教育部的政策是為因應出生人口連年大幅降低。台灣適婚男女不婚主因依序為經濟條件差、獨身主義、無合適對象、怕麻煩等,其中唯一客觀因素的經濟條件,竟占不婚主因的鰲頭,因此少子化趨勢快速而明顯,對教育政策籌畫帶來很大衝擊。
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台灣出生嬰兒數二十萬六千人,總生育率一點一人(全球平均二點七人),十年內滑落零點七人(全球平均零點四人),衛生署以此推估今年新生兒人數恐將跌破二十萬大關。也就是說到九十九學年度,小一每班人數不可能超過二十九人,明顯例子是,台北市國中今年已出現一班二十九人的事實,相對高中及大學學生人數,必定大量減少,有待教育部及早因應。
最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大學生將加速流失。大陸教育部日昨公布港澳台地區學生報考大陸大學的錄取人數,其中台灣有七百四十六人報考,錄取三百三十九人(錄取率約四成五),儘管我方教育部尚不承認大陸大學學歷,但目前在大陸大學就讀的台灣學生已近五千人,未來必將逐年增加。
台灣高中畢業生紛紛「出走」大陸,各大學招生若不改弦易轍另闢蹊徑,大學的整併、存廢都將成為棘手問題,教育部不能再有鴕鳥心態,應未雨綢繆機先規畫。
超額或流浪教師問題,累計到九十五學年度止,中學流浪教師兩萬三千多人、國小三萬多人,到九十七學年度中學流浪教師將逾三萬人、國小近五萬人。在超額教師方面,以台北市國中為例,今年針對超額教師已辦過三次減班調校的調整,但據全國教師會估計,到九十八學年度超額教師將達三千人,已非減班調校可解決,只有資遣一途。教育部計畫在五年內解決超額教師和部分流浪教師,實在太過樂觀。
許多大學為招徠學生而開設教育學程,不斷培養「資格符合」的教師人才,在僧多粥少的現實裡,大多成為流浪教師,因此,教育部若從減少編班人數著手,僅是減緩國小部分的問題,不是國教精緻化的意義與理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