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台灣不少中年男子有腹部肥胖問題,潛藏新陳代謝症候群隱憂,營養師表示,鮪魚肚的元兇是外食,建議只要掌握低GI(升糖指數)飲食原則,即使是外食族,也能避免腹部肥胖問題。
現代人外食率高,營養狀況也受影響,樂活診所營養師林佳靜表示,外食餐飲多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但卻缺乏維生素、礦物質,易造成小腹肥胖。她建議掌握低GI飲食,避免健康問題。
她說,所謂GI是「升糖指數」,指食物能導致血糖升高能力的高低,或是食物能引起血糖升高速度的快慢。當攝取血糖係數高的食物後,血中胰島素荷爾蒙快速增加,使胰島素上升以降低血糖,但胰島素分泌過頭,會使血糖下降,而出現飢餓感。低GI飲食可增加飽足感,但不易肌餓,避免體內胰島素過度分泌,進而減少脂肪屯積。
林佳靜表示,含纖維質愈多的食物,通常GI值愈低;例如糙米就較白米GI值低,燕麥及大麥就較小麥GI值低。食物所含糖的種類,果糖較蔗糖、葡萄糖GI值低。顆粒愈小者,GI值也愈高,例如果汁GI值通常較整顆水果高,而稀飯或米漿GI值,通常較乾飯高;食物愈成熟者、GI值愈高,例如青的香蕉GI值四十三,而成熟黃色香蕉GI值七十四,芒果也是如此。
此外,食物中同時含有蛋白質或脂肪者,GI值較低。因此,在用餐時同時攝取適當比例的蛋白質或脂肪,可降低GI值(例如二公克碳水化合物、一公克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