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芬多精身心障礙關懷保護協會」,是楊家一手創立的非營利組織,主要成員是楊家第二代,以長女楊麗華為首,他們認為,自己只是社會上的一根小螺絲釘;每周三的早晨,他們會聚在一起,依據「志願服務行事曆」,討論未來的義工行程。
楊麗華說,志願服務是自發性的,但全家都把它當成一種必須要做,並且甘之如飴的「例行公事」,「我們家裡有一塊大白板,寫滿服務日期,協會的主要成員每天『按表操課』。」
每次「出操」前,他們都由其中一位成員擔任召集人,任何專長都不浪費;義診、醫護、海報設計、場地布置、跑腿、打雜、勞力都分配妥當,如果沒有行程,就一起上佛光山,看是否需要幫忙。
二妹楊麗香
自製公益花藝
二妹楊麗香對花藝設計感興趣,若有公益活動需要花藝、手工飾品,她就自己製作,已協助道場做花藝設計長達二十三年。女兒包忠蕙更是傑出的第三代義工,精通英、德語,新聞科系出身,目前準備攻讀平面設計研究所,之前南部遭遇風災,她也住進旗山禪淨中心,協助安置災民。
包忠蕙說:「楊家人對志願服務已成習慣,看到人家有難,自然就想拉一把!」而她真正認定幫助別人是件好事,是緣於解決一位阿嬤的困惑。從阿嬤的表情,感受到助人價值,「本來我可以轉身就走,因為她沒向我求助,但我主動詢問她的狀況。阿嬤不識字,問清楚要去的地方後,簡單說了句『謝謝』,由她的表情看來,我的小動作,解決她莫大的煩惱。我就知道,服務人是件好事。」她的弟弟包中豪,也當了八年的青年義工。
六弟楊宗憲
籃隊義務醫師
四妹楊麗明長年參與身障關懷,八歲的女兒王苡潔,服務年資三年,但早在三歲,就隨楊麗華進行手語歌義演;楊家五妹楊麗滿,精通電腦,倉頡輸入法每分鐘一百三十五個字,只要服務遇到電腦問題,都由她處理。
六弟楊宗憲有針灸師執照,由於爸爸楊守田曾是壘球隊隨隊醫生,過去幫助過的選手,現在是教練,很懷念從前為他們復健的手藝,於是楊宗憲接手父親角色,擔任佛光大學、普門中學籃球隊與福誠高中排球隊義務醫師。
當「做義工」變成「職業」,楊家人告訴社會,它依舊是一件可愛又可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