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鬆綁投資中國大陸百分之四十上限,遲遲未定,原本經續會前遭刪除不討論,但後來又敗部復活,改列「其他意見」,外界預期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蘇修」路線是傾向開放;不過,蘇貞昌昨天在行政院會中裁示,投資上限的部分,既然沒有共識,目前沒有要改變。
蘇貞昌指出,在全球投資上,台灣對外投資有百分之七十在中國,這樣的投資太多,不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未來應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讓台商能增加投資台灣。這些不僅是陳總統日前所宣示的,大家也有此共識。因此,希望相關部門對風險管理、與會者的共同認知,擬定具體辦法,切實做到。
他強調,中國商務人士、觀光客來台等,經續會均有共識,只要相關部會做好配套措施,有秩序的開放,相信能做得更好。而沒有共識的部分,政府不會做;至於其他提出的相關意見,希望繼續尋求共識,聽取各界意見。
同時,蘇貞昌也裁示,經續會達成的「共同意見」,屬於行政權責可以辦理部分,相關部會應於一個月內提出具體執行計畫或方案;未列「共同意見」者,也應作為施政重要參考。
在日前舉行的經續會中,放寬台商投資中國大陸上限、兩岸直航、開放銀行赴中國設立分行等議題雖未獲通過,但改列其他意見後,企業原本還抱有一絲希望,認為政府會開放兩岸經貿,但在蘇貞昌昨天作出明確宣示後,整個問題又回到了原點。
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何世忠對此批評說,「兩岸經貿交流仍然受到台灣當局的限制」。他說,由於台灣當政者的阻撓,兩岸經貿交流一直處於間接、單向的狀態,限制了兩岸經貿合作的發展。
儘管政府在開放兩岸政策上仍持保留態度,但根據中國國台辦經濟局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兩岸間接貿易達五百零二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九十五億七千萬美元,大陸自台灣進口四百零六億三千萬美元。中國已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