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李心廈門報導】應邀至大陸廈門大學講演之後,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六日到廈門南普陀寺,為閩南佛學院男女眾師生四百餘人開示「心意淨化、清貧思想、讓人接受、為了佛教」四點,勉勵大家身為現代僧青年要發心奮起。
方丈則悟法師致歡迎詞表示,感謝大師慈悲,二○○三年應邀參加兩岸四地在南普陀寺共同舉行的「降伏非典大法會」,此次,大師更心心念念為了閩南的佛教、佛教的人才,來到了南普陀。
大師表示,自己與廈門因緣關係深厚,所有的老師都是閩南佛學院出身,個個年輕有為、志向宏大。太虛大師創立閩南佛學院,常惺、大醒、芝峰法師等擔任過院長、教務主任,培養出印順、默如等尊宿大德。閩南的智慧、文化、佛學的教育,可以說孕育了全國佛教徒的成長,而他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大師說到了台灣之後,六十多年來閩南的文化、語言、思想,成長了自己,讓自己有機會走向地球;為了報答閩南給予他的恩惠,在離開廈門之前特地前來。
出家修道 心意淨化
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大師表示,無論念佛、參禪,修行什麼法門,都要自問:「自己心裡清淨嗎?心裡裝了什麼?心如工廠,每天心裡生產了多少慈悲、智慧、人格、道德、力量、佛法、思想、見解?」提醒大家要做自己的貴人,因為佛陀的教法要靠自己來實踐,今後的佛教,必須要靠淨化的比丘、比丘尼來撐持。
大師讚喻,南普陀就是一塊淨土,尤其得知四月起不再收取門票,「這是教界一件大事。」因為佛院就是淨土,與信徒的往來是信仰的關係,不是金錢交易,不需要買門票。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應承繼過去閩南大德的胸懷、器量,大家共同成就淨化的美事。
生活簡樸 清貧思想
大師說,自己最初在叢林十年成長,受的是打罵嚴厲的教育,不准亂看、亂說,回想起來,欣喜能經得起千錘百鍊、苦難的教育;物質貧乏的教育養成自己不要錢、沒有購買的習慣,至今沒有拿過單銀、薪水。
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佛教也說:「憂道不憂貧」,大家要以清貧的思想,樹立自己出家人的風格,以「沒有」為榮耀,兩袖清風,一腦子只有信仰,心中只有佛祖,別無其他東西。
大師勉勵大家,過去佛教界重視青年參學,好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如果沒有向五十到一百位的大德參訪,不能成長。金錢、名位會換,只有道德、學問才是自己的;大家要想自己是出身閩南佛學院,要立志與眾不同。
禮貌謙虛 讓人接受
大師以自己數十年的出家經驗勉勵大家,在大眾中要「讓人接受」。培養自己各種條件,如唱念、寫字、撰文、為人服務,燒菜煮飯、發心供眾,禮貌、說話、做人、做事,讓人歡喜,能給人接受,則到處有人緣。如果走到那裡,給人嫌,給人怪,不要埋怨別人,必定是自己有問題。
大師說,做出家人最難,因為出家人以天下為家,所謂「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欲想作佛門龍象,就要先做眾生的馬牛。
團結往來 為了佛教
現在兩岸往來頻繁,多年前兩岸佛教界共同組成「中華佛教音樂展演團」,巡迴到澳門、香港、美國、加拿大、台灣,希望光輝的情誼能繼續發揚。只要發心,自己的條件具足,將來可以到佛光大學、西來大學、南天大學讀書,把華人的佛教,光大起來、團結起來,樹立佛教的未來。
大師殷切的說,相信佛教一定有辦法、有希望、有未來,要大家常思:「出家所為何事?」為了度眾,為了弘法,為了三寶,個人沒有了不起,要想「我能為佛教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