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兒盟調查顯示,台灣有近四成的孩子覺得家庭不夠溫暖,家庭溫暖指數僅達七十三,有二成孩子自覺生活在「高壓家庭」,一成三孩子生活在「冰冷家庭」,一成孩子生活在「忽冷忽熱型家庭」,甚至還有孩子覺得,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完全失去功能。
其實,父母忙於工作,忙著為孩子鋪好邁向名校之路路,卻忽略孩子的需求;孩子「要的很簡單」,無非只是傾聽與擁抱,理解與支持,這些都是不用花大錢的「兒童節禮物」。
筆者認為,成人給予孩子什麼樣的心理或物質生活,孩子就會單純的反饋,也就是說,父母經營親子關係,孩子就不會以「我的家像垃圾」、「地獄」或「核爆廠」形容自己的家,同時也埋下許多社會問題的隱憂。因此,只要父母多傾聽理解,多以同理心給孩子機會嘗試與表現,我們又何嘗須擔心校園霸凌的問題。
鄭佑璋(高雄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