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七月,兩岸正式大三通,第一年,陸客來台僅十萬人,效益尚不明顯,隨後陸客來台意願升溫,台灣各地風景區如日月潭、阿里山、一○一大樓、故宮、夜市……假日期間人滿為患,嚴重考驗台灣觀光設施的承載力,也使精緻型遊客卻步,但不可諱言的,百萬陸客的消費力,確為台灣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
看好台灣的觀光潛力,九十八年行政院推動「觀光拔尖領航方案」,計畫運用大三通及台灣特殊自然、人文與社經資源優勢,發展台灣成為東亞觀光交流轉運中心及國際觀光重要旅遊目的地,預計民國一○一年能創造五千五百億元的觀光收入,帶動四十萬觀光就業人口,吸引兩千億元民間投資,引進至少十個國際知名連鎖旅館品牌進駐台灣,讓觀光客來台灣,「來得更多、停得更久,買得更多」。
去年,觀光局更加速推動旅館星級評鑑,台灣各大飯店也紛紛整修軟硬體以重塑品牌,新建飯店更如雨後春筍般的增建,國際品牌飯店如:W Hotel、艾美(美麗殿)、加賀屋逐一完工啟用,未來還有大倉(Okura)、萬豪(Marriot)、千禧(Milleniim)、東方、四季等國際飯店集團加入陣容。而國人經營的晶華酒店更買下麗晶(Regent)飯店,成為第一個買下國際飯店品牌的華人企業。
而迎接建國一百年,觀光局更推動「旅行台灣.感動一百工作計畫」,以「催生與推廣百大感動旅遊路線」、「體驗台灣原味的感動」及「貼心加值服務」為主軸,形塑台灣觀光感動元素,爭取國際旅客來臺觀光。更積極推動臺灣EASY GO,執行台灣好行(「觀光巴士」景點接駁)旅遊服務計畫,讓全世界看見台灣觀光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