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研梵文、巴利文 錢文忠今生使命

整理報導/編輯羅佑純  |2011.04.03
920觀看次
字級

今年一月,《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不約而同的把焦點放在《虎媽戰歌》這本書,這是華裔的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蔡美兒,在美國用傳統的中國式嚴格教育教導兩個女兒的成果與自我反省,這樣的「復古教育」觀點馬上在全美國、中國引起廣大的討論。

無獨有偶地,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二月二十三日也在博客(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的文章,內容是闡述他「可以用愛來鼓勵小孩,但是犯錯仍要受懲罰」的教育觀點,發文一個月,已吸引逾二十一萬人點閱、兩千多人轉載、近四百人收藏。

錢文忠的這番話並非無病呻吟,而是他看到時下的大學生連孝悌都不懂,也不會做的時候,他開始在思考「教育是不是要回歸傳統?」所以他從國學經典中挑了《玄奘西遊記》、《三字經》、《弟子規》,作為治療現代教育的三帖藥。

無錫望族之後

師從各方名家

對國學極為熟悉的錢文忠,一九六六年六月在上海出生,祖籍江蘇省無錫市,他與錢基博、錢鍾書、錢穆、錢偉長等近代知名的國學家與教育家,都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王錢繆之後。

一九八四年,他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和金克木。大一開始發表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

大二就被送到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 Schmithausen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 E. 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錢文忠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

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錢文忠內外學》等。

季羨林閉門徒弟

受專業學術訓練

說起季羨林與錢文忠的這段師徒之情,就不得不提到錢文忠高中時與季老魚雁往返的往事。

錢文忠高中就讀於上海華師大一附中時,歷史老師郝陵生在課堂上說:「梵文研究很重要,但是似乎學的人很少。季先生年歲已高,再沒有年輕人去學,恐怕這門學問在中國要絕了。」錢文忠因為老師的這句話,開始找起梵文、巴利文的資料,然後提筆寫信給季老,跟他討論這兩種冷僻的語言。

「我還記得,那時候很謹慎的用繁體字、直行紙,寫信給當時擔任北大副校長的季老,因為怕被父母說我打擾了德高望重的人,所以我不敢跟別人說這件事,沒想到我後來收到季老的回信。」談起這段往事,錢文忠仍掩不住興奮之情。

季老那時候為了回信給錢文忠,不但查證許多資料,而且也很嚴謹的附上中英文的文獻翻譯,因為季老的用心,錢文忠決定以研究梵文、巴利文為職志,而季老也被他感動的想招收他為關門弟子,因此決定以七十三歲高齡,在北大重開停招多年的梵文、巴利文專業本科生。

錢文忠也不負季老的期望,當年招收的八個學生,到現在只有錢文忠還開心的悠遊在這「冷」到不能再「冷」的專業裡,而且還是全中國研究梵文、巴利文最年輕的學者。聽說在他之上懂梵文的學者,最年輕的也有七十多歲。

初登百家講壇

收視率創新高

二○○七年初夏,四十一歲的錢文忠受邀到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開講《玄奘西遊》,不過他講的不是神話小說《西遊記》裡的玄奘,而是歷史上真實的玄奘大師。

由於他記憶好、學術根基深厚,因此講說過程不但不看講稿、不時引梵文經典佐證,而且事件發生時候的時間、地點、人名、物名,他是講得清清楚楚、滴水不漏,他儒雅的翩翩外表、機智幽默的口才,立刻引起觀眾的注意。

據央視當時的收視率調查,錢文忠在講《玄奘西遊》時,竟然有四千多萬名觀眾同時收看,是「百家講壇」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超過了于丹和易中天所創下的收視率,連盜版市場都看重他的吸金功力,刻意搶在央視之前,發行《玄奘西遊》的盜版DVD,可見他受歡迎的火紅程度。

後來,央視「百家講壇」繼續邀請錢文忠主講《三字經》,用他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將中國傳統文化演繹成當今社會生活道德規范的寶貴鏡鑑。

「解讀經典必須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講得有趣」,錢文忠認為,講傳統文化需要通俗,但通俗的前提是「通」,就怕沒「通」就直奔「俗」去了。

他強調,娛樂化應離傳統文化遠一點,讓傳統文化可安靜地守著它的心靈,不過在「百家講壇」開講,不是娛樂,是文化工作。

許多喜歡錢文忠的「粉絲」,自封為「潛艇」,對此,錢文忠說:「他們並不是追我,而是追我講的東西。」

憂心中國教育

推廣啟蒙讀物

錢文忠認為,對中國的教育應當有一種憂患意識。「我贊成對孩子真的嚴格。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必須讓他知道教育絕不僅僅是快樂,學習絕不僅僅是快樂。」錢文忠說,「我們現在都說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讚揚他,這是對的,但是不能過度。在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將來到社會,他面臨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毀。」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錢文忠在《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文章中指出,「我們這個社會最後一道防線是教育。教育不要輕易向社會讓步,不要輕易向孩子讓步,也不要輕易向家長讓步。我們這個社會要賦予校長、老師更大的權利、更高的榮譽、更好的待遇,但是也應該賦予他們更大的責任。」

錢文忠說:「我提出的『懲戒』,更多的是有感於現在獨生子女、隔代親的現狀,孩子成功是大多數中國人幸福的源泉,我們願意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寬容,但是社會不是真空、不是溫床,『懲戒』教育的背後,是用更長遠、更負責任的感情去愛自己的孩子。」

不負老學者所託

為回歸學界準備

從德國回大陸後,錢文忠因故離開北大、學術圈,他回到上海與朋友開起專賣學術書的書店,在長達五、六年的時間裡,錢文忠過著「白天遊走在三教九流間做生意,晚上繼續窩在書桌前,看著他最愛的梵文、巴利文」的日子。

「因為走過這段日子,我才知道,原來學梵文、巴利文,是我這輩子的使命。」接受過完整學術養成訓練的錢文忠,當時他以為再也不能回到最愛的學術圈,直到一九九六年,他受到文化評論家王元化引薦,進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為止。

雖然現在錢文忠四處講學、推廣國學經典,但他卻未忘記他的最愛,「過去接受到像季老、周一良、王元化這些老學者的指導與推薦,我才有機會在最愛的學術圈貢獻所學,所以我也告訴自己『不論是什麼時候,一定要再回到只有梵文跟巴利文的學術世界裡』。」

為此,錢文忠不論日子再忙碌,也還是像剛回到上海時,珍惜且保持著每天閱讀梵文、巴利文書籍的習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