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曾針對五百九十名乳癌病患進行「飲食問卷調查」,高達九成八乳癌病患罹癌後,原本愛吃的東西都減量或者完全不吃了;三成三乳癌病友對飲食感到困擾,常不知道該怎麼吃、怎麼煮。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執行祕書林秀春表示,目前所有癌症中,乳癌的存活期可說是最長的,但幾乎每位罹癌病友都會經歷飲食習慣改變,甚至擔心吃錯東西的過程,她也是過來人之一。
「我常跟別人自我介紹今年十八歲!」林秀春指的是罹病後的「新生」年紀,她十八年前罹患乳癌,她認為抗癌有三分法:三分之一是老天的決定、三分之一是醫療進步、三分之一靠自己。她從不去想為什麼是自己罹癌?笑說生病後反而是祝福,因為更重視自己的健康和營養,所以近六十歲的她,沒有高血壓等任何慢性病纏身。
林秀春很早就拒絕醫師用打針的方式補充營養,雖然知道均衡營養的原則,但她有一次忽然發現,自己不論菜色怎樣變化,都只買自己愛吃的菜,她表示,與許多罹患乳癌姊妹座談時,許多人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有這個習慣。
如何改變呢?她建議兩種做法
:一是請別人幫忙買菜,比如家人輪流去買,每個人喜歡的菜一定有不同;二是多問乳癌姊妹怎麼吃,往往會得到異想不到的收穫,比如她從沒想過,咖哩和金針菇竟然口感這麼搭,又或者煮蛤蜊除了配絲瓜,中間可搭配紅蘿蔔泥,色香味俱全。
為了幫助病友交流做菜經驗,讓彼此知道「原來我也可以吃這麼好吃的食物」,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今年舉行抗癌元氣料理競賽,目前正舉行初賽,五月七日將進行決賽,最後會收錄得獎料理的食譜以及專家意見,預計八月份出版這本《嘉人食譜》,讓乳癌病友更懂得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