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友飲食謹記營養均衡

張雅雯 |2011.04.02
1261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張雅雯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吃,對於一般人是極為平常的事,但對於乳癌病友來說,即使接受手術與化療治療,心中對於飲食仍有相當大的畏懼,擔心吃得不對,會導致癌症復發,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正進行巡迴三六九鄉鎮的婦癌防治活動,「怎麼吃」往往是乳癌病友最關切的問題。

曾多次對乳癌病友進行專題演講的馬偕醫院營養師許碧惠強調,乳癌患者沒有什麼不可以吃,飲食觀念有兩大原則:一是維持理想體重,二是六大類均衡飲食要多元攝取。

暴肥暴瘦都不好

理想體重可從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腰圍做為指標,許碧惠表示,如同一般成人,BMI應控制在十八點五至二十四之間,女性腰圍不應超過八十公分。這是因為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增加血液中雌激素濃度並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導致腫瘤細胞生長,研究顯示:BMI每增加五或是腰臀比每增加○點一,均增加百分之十九乳癌罹患率。

許碧惠指出,多數乳癌患者治療過後,體重都會增加,可能與治療期間需要較高熱量與蛋白質來抗癌有關,她建議之後就應以維持理想體重作為目標,最好每周定期測量體重、腰圍,一下暴肥或暴瘦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食材選擇多樣化

「健康的根本是均衡飲食。」許碧惠表示,乳癌患者應從六大類食物,每一類都要選擇多樣化食材,在所需的熱量內獲得最多營養。至於六大類飲食要怎麼吃?許碧惠一一說明如下:

一、五穀根莖類:也就是所謂的主食,這是營養的基礎,一定要吃足,包含五穀米飯、玉米、南瓜、芋頭、地瓜等都是。五穀根莖類也是纖維質的主要來源,乳癌患者建議一天攝取二十至三十公克纖維質,比起蔬果,五穀根莖類更能提供較大量的纖維質,因此建議三餐主食不可少,並且替換不同的食材來源,比如早餐主食吃全麥土司、中餐吃糙米飯、晚餐吃五穀米飯。

二、蔬菜類與水果類:蔬果中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及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建議一天蔬菜類攝取至少三碟,水果至少兩份。蔬果也不要只挑選自己愛吃的,應該不同種類、顏色都要吃,以蔬菜為例,問問自己「紅橙黃綠紫白黑」這些色系中,吃了幾種顏色?

打蔬果汁雖然也是一種方式,但是打汁容易破壞維生素,因此除非食欲不佳,仍建議透過吃的方式來攝取。

三、牛奶類:一天建議至少一杯,記得選擇脫脂或低脂奶,因為乳癌患者要減少油脂攝取來控制體重。牛奶有最豐富的鈣質,如果有乳糖不耐症狀者,建議可以先從少量開始攝取,如果真的無法接受牛奶,第二選擇是吃低脂優酪乳,再不行可改吃低脂起司。

烹調方式很重要

四、肉、魚、豆、蛋類:這是蛋白質的來源,一天份數約四至六份,同樣建議每一種蛋白質都應攝取,比如Omega-3可透過魚類攝取,建議一周應吃魚二至三次;吃素者也可透過豆腐、黃豆、胡桃等植物性來源獲得。

此外,紅肉也應適量攝取,可提供維生素B12、鐵質以及蛋白質,但建議選擇比較瘦的部位,如里肌肉,一天不要超過四兩(一兩肉約三個指頭大或等於兩湯匙的絞肉)。

五、油脂類:一天不要超過二至三湯匙,因此乳癌病友並非絕對不能吃炸物,但必須控制一天的攝油量,所以如果吃了炸物,必須改變其他食物的烹調法,改用燙、蒸的方式。研究顯示,烹調法與乳癌罹患率相關,因此水煮瘦雞肉導致乳癌風險不到○點五倍,但是炸魚就有兩倍風險、連雞皮的油雞肉也有一點五倍風險。

也因為乳癌病友的飲食必須低油,會建議選擇使用好一點的油,比如使用含有Omega-3、Omega6脂肪酸的油來烹調,不過含Omega-3的油,高溫時容易發煙,為了保留好的成分,建議可先把菜燙起來,再加油攪拌;如果要增加菜的味道,可以在鍋內加入油後,先把蒜頭加入拌炒,達到發煙點之前先加水,避免溫度過高。

許碧惠強調,六大類食物缺一不可,但也要多變化,增加每天攝取的食材種類,比如早餐原本吃白粥,可改吃綠豆薏仁粥,吃進去的品項就會更多元、顏色更豐富,身體可吸收更多營養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