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當家中嬰幼兒沒有呼吸,多數家長的立即反應,勢必是抱著孩子去就醫,然而急診醫師指出,急救黃金時間的第一動作,應該是做心肺復甦術(CPR),呼籲不論自行就醫或等待救護車,這段時間若能持續做胸部按壓,孩子的救命機會相對會提高。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表示,孩童若沒有呼吸或失去意識,比較常碰到的是呼吸道問題,如果沒有立即做CPR,缺氧超過四分鐘,腦細胞就會開始受損,超過八分鐘理論上即使救回性命,腦部傷害可能已難以恢復。
最新的CPR指引的急救口訣,前三步驟為「叫、叫、壓胸」,台灣急診管理學會理事長陳日昌說明,當發現患者呼叫沒反應,必須趕快求救一一九並進行胸部按壓;年紀愈小的嬰幼兒,甚至應緊急先做胸部按壓,會比趕著送醫、卻什麼也沒做來得好,他表示即使台灣就醫可近性高,自行到院的車程很近,仍建議路上要持續做CPR。
陳日昌表示,確認嬰幼兒有無反應,呼叫方式應拍腳背,而非搖晃腦袋和身體,如果是大一點的孩童,可比照成人用輕拍肩膀的方式呼叫,只要沒有正常呼吸就開始按壓;按壓位置是乳頭連線中央、深度要達四公分,不過對象若是嬰幼兒,建議使用兩指來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