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稅局查獲房地產投機客「三黃一劉」,涉嫌以人頭戶炒作房地產,其中黃義勇過去四年透過卅六名疑似人頭戶炒房;國稅局粗估,補稅加罰款要繳卅九億元。在台北市市議員檢舉下,國稅局查獲規模如此龐大的逃漏稅案,值得肯定;但民眾更關心,還有多少類似的投機客逃漏稅案逍遙法外,國稅局應徹底調查清楚。
為平抑房價不合理飆漲,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相繼推出各種措施。去年七月央行總裁彭淮南即寫信給金融機構負責人,點名市場有投資大戶以人頭向銀行借貸收購中古屋,有人出手就是二百戶,市場人士認為指的就是「三黃一劉」。去年底多位立委在財政委員會提出質詢,點名房地產界有「三黃一劉」炒房,要求國稅局調查。
今年三月初,台北市議員鍾小平向國稅局檢舉黃義勇以人頭戶炒房,國稅局調查結果嚇然發現這名投機客炒房業績實在驚人,四年來透過人頭戶共有九四○筆財產交易,平均每年二三五筆,若以每戶成交價一千萬元,平均獲利一百萬元計,補稅加罰款共卅九億元。
這項估計是以最保守金額推估,如果買賣豪宅,成交價以億元計,逃漏稅的金額更大。
多年來這些投機客能夠利用人頭戶炒作房地產又逃漏稅,凸顯現行稅制的不合理,法規執行面也出現大漏洞。眾所周知,現行土地稅制有許多不合理,以市價二、三億元的豪宅戶為例,房屋評定現值只有六百萬元,若以自用房屋的稅率計,買賣豪宅只要繳交七萬多元房屋稅,與市價計稅相差數十倍。如此巨大的節稅空間,自然助長各類投機炒作。
從這些投機客用人頭炒作房地產的案例來看,現行制度給予投機客極大的空間。他們透過人頭向銀行貸款,銀行未能嚴格把關,讓這些人以低成本的資金買賣房地產,轉手賺取巨額利;現行依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與公告地價的課稅基礎遠低於市價數十倍,聰明的投機客透過人頭戶避稅,還可以賺更多。
結果都會區房價被炒高了,中產階級永遠買不起;國庫更損失大筆稅金,整個後果卻由一般納稅人來承擔。
無論政策上要不要打房,查緝逃漏稅是國稅局的職責所在,國稅局本來就該徹底清查不法逃漏稅。這回若不是市議員提出具體資料檢舉,國稅局是否會主動查投機客利用人頭炒作的案子。
房價飆漲不是一天之內形成的,投機客也不會只有二、三人,國稅局應再接再厲,全面清查所有炒房的不法逃稅案例;追補應繳納的稅款。
此外,財政部在租稅制度改革上更不能鬆懈,目前研議課徵的奢侈稅,主要針對二年內移轉的非自用住宅,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政府切勿遇到反彈就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