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搜尋網上,隨手俯拾一些「吉光片語」,記下來之後也隨手丟在檯燈下方,那裡已堆成一個小丘,我稱之為「福德公墓」,那裡面真聚集了不少好聽或刺耳的各種聲音。我這個舉動有點像南朝詩人謝靈運,背著一隻竹簍到野外採詩一樣的痴心。不過我已到老年,腳力蹣跚,己經走不出去,又已將近失智,還能像這樣坐在家裡隨手做點筆記,不失為是不服老的舉動,大家應該給點掌聲鼓勵。
現在我要做的功課是,我從這一堆雜七雜八紙片堆中抽出的是這樣的一句,這是一個譬喻:
「現代詩人無法拒絕現代詩,正如現代人無法拒絕高速公路。」
這個比方說得多麼理直氣壯,何等義正詞嚴。硬是提高了所謂「現代詩」的存在高度,尤其把它比成可以促進「貨暢其流」功用的高速公路,更是偉大到無與倫比。連我這個蹩腳的所謂詩人也感到與有榮焉,能夠像高速公路一樣四通八達將存在的幸福帶領到無遠弗屆。
然而真是這樣的嗎?現代詩可以比擬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高速公路,我看未必有那麼重要吧!不過是一些寫詩的人在自我抬舉,自我感覺良好罷了。在我而言,只感汗顏。傳出去別人會嘲笑,寫詩的人自大到連自己都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記得從前我也曾為詩打過一次譬喻。我說這個世界假使一天沒有清潔隊員或清道夫的存在,這個城市會糟糕到什麼程度,不滿城臭氣薰天才怪。然而即使一百個小時、一百天、一百年沒有詩人,這世界,這社會,日子照過、飯照吃、覺照睡,照樣平安幸福。絕對不會有人向政府抗議,為什麼我們這裡沒有一個詩人。
而那些不可或缺的清潔隊員或清道夫,在極低的社會地位,極微薄收入的對待下,他們只要忽略少收一次垃圾,或少掃一條街,便會有丟飯碗或扣薪水的危險。高貴的詩人們呵,你們有那麼重要嗎?你們的一首詩能為一條街除臭?你們的一生所寫的厚厚的詩篇,能夠像一條高速公路一樣,載那麼多、那麼高的有形或無形的重量嗎?
我很同意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理想國」裡不應該有詩人存在的看法。柏拉圖認為詩人、藝術家,只會作表象的模仿,卻隱藏了真理,混淆了表象與實在之間的分野,他認為這是拙劣的、理性的,他主張將詩人逐出理想國。怪不得有人諷刺詩人只是「七彩煙霧的製造者」,這個形容看來是頂客觀。
卡夫卡有次看了他的小友布洛德的一首十四行詩之後說:「你形容詩人是個偉大而神奇的人,兩腳著地,而頭顱隱失在雲霧裡。當然,在中下階層平凡的智力架構中,那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看法,是一種幻覺,和現實截然不同。」接著卡夫卡強調:「事實上詩人一向比社會上一般人更渺小,更脆弱。因此人間生存的負擔,他覺得比別人更緊張,更強烈。於他個人而言,尖叫便是他的歌。他不是巨人,只不過是身在籠中,一隻羽毛還算漂亮的鳥。」
卡夫卡的眼光是獨到的,一點也不鄉愿。因此我們豈能把一些尖叫,當成現代詩,而且拿來與那麼任重道遠的高速公路相比擬?
我有一首十行小詩,叫做〈二人轉〉,也寫出我所發現的現代詩人們的特質(當然也包括我自己):
詩人
死人
非常近似
且都是人
人呀人
一個怕死
一個貪生
進化論者說
有,沒有他們
都不安寧
「二人轉」原係大陸東北鄉間流傳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多以主從二人方式,不斷以粗俗逗笑台詞引人哄笑為樂,有識者認為是一種「審醜」藝術,格調不高。
我今以此為題,倒不是耽心詩會沉淪為一種「審醜」作為,而是希望詩至少不會一出現就嚇跑許多人,或令人不得安寧。我不會拿現代詩來比作現代高速公路那樣的高調,如比擬為一條寧靜景幽的鄉間小徑,讓人在此逗留尋思,我倒舉雙手贊成。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