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江水綠如藍」,語出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是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詩人白居易(772─846)為中唐大家,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晚年定居洛陽。他在杭州任內兩年,蘇州任期也一年有餘。曾旅居蘇杭的經歷,使得江南勝景在他心頭一直縈繞不去。當他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也就是六十七歲時,詩人寫下了這三首知名的憶江南之作,追敘了江南美景以及他對蘇、杭兩地的懷念。
開篇一句「江南好」,開門見山毫不隱諱他對江南的好感。在讚嘆聲中,詩人撫今追昔,說明當年自己親身感受的江南風光是多麼地熟悉啊。回憶中,江南春色之美好,美在紅日燦爛之際,江畔鮮花因此顯得十分火紅;而春江水在綠草掩映之下,甚至比藍草還要青綠。以「紅勝火」的江花與「綠如藍」的江水,做為回憶中最突出的色澤,令人神往;而江南勝景之絢麗可愛,亦呼之欲出。而「能不憶江南」更以反詰呈露出詩人對江南熱烈的讚嘆與眷戀之情。
江南之迷醉人的春色,最令人眷戀的是杭州。古籍記載「杭州靈隱寺多桂」,中秋望月時,桂子墜落。詩人曾在八月桂花香的晚夜,流連於月下的桂叢;不時舉頭望明月,亦不時俯首尋桂子。美麗的傳說構築了一幅絕美的畫意詩情,引人神往。而錢塘潮奇觀更是記憶中最壯美的一頁,在每年中秋後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數丈。詩人躺在他的郡衙亭子裡,便能悠哉得見那澎湃的海潮奇景了。一柔美一壯美,杭州如何不令人難忘?
而蘇州也是詩人難忘之地。「吳酒一杯春竹葉」,指的是能帶來春意的酒。一邊飲吳酒,一邊觀賞吳娃雙舞猶如醉芙蓉般的舞姿。這畫面或許便是詩人對吳王夫差與吳娃西施的故事的想像吧。而今,十多年後,人在洛陽的詩人回憶當年的盛景,不知何時還能再赴蘇州一遊?
江南春色之光彩耀目,不只是詩人晚年美麗的記憶;它彷彿也是讀者心中悠遠而深長的記憶,餘音蕩漾,至今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