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劉若英擔任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所發起的「撿回珍珠計畫」(簡稱「珍珠計畫」)義工,三月一日至三日到中國甘肅,探訪當地兩百位珍珠班的學生,深入部分學生家庭,並以紀錄片的方式向外界傳達當地貧苦學生困境,呼籲各界伸出援手。
行前,她特別上微博(台灣稱微網誌)宣布,將二十四小時直播在當地的所見所聞,「我希望網友們能夠透過我的微博,一同感受當地情況,並參與行動。」
「撿回珍珠計畫」是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在中國各地,將善款用於成績特優但特貧的高中生的慈善計畫,基金會並與學校合作成立「珍珠班」,資助學生的教育費用。
看見張君達改變
決定撿珍珠
「我認識張君達很多年,他是在上海工作二十年的台灣人,以前是坐商務艙,喝著高級紅酒,抽著雪茄。幾年前,在王建←感召之下,決定全身投入公益。我再次見他時,六十多歲的他完全改變生活,極為節儉,全中國山區走透透,上山下海,親自探訪學生家庭,去幫助了解需要幫助的學生。」
「他也去與當地學校設立珍珠班,讓貧困孩子繼續升學。他看見太多不被關注的孩子需要實質上的幫助和愛。我問他,不累嗎
?身體可承受嗎?他滿臉笑容的告訴我『當你心甘情願的去愛時,我們的身體會給我們無限的力量』。我受他的啟發非常大,希望你跟我一樣。」
劉若英在微博上記錄下她與張君達的認識經過,尤其是看到張君達這幾年投入撿珍珠計畫後的改變,她決定答應張君達的邀請,利用三天的空檔,前往甘肅為「撿珍珠計畫」拍攝紀錄片,希望能號召更多人關心這些「因家貧而放棄學業的珍珠」。
微博即時傳訊
捐款大增
為了實況轉播「撿回珍珠計畫」的探訪行程,劉若英連著四十八小時發了三十幾則微博,雖然則數不多,但她只能抽空在顛簸的路程上寫,加上微博限制一次只能寫一百四十個字,她又要思考字數、內容,來回刪改,她說「寫得眼睛都快瞎了」。
由於劉若英去甘肅這三天,她的微博粉絲也快邁入兩百萬,所以她決定以「第兩百萬粉絲名字」,捐款給珍珠生,希望大家踴躍支持與資助,能讓孩子們上學,過一個最起碼的正常生活。
不過她的辛苦沒有白費,在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藝人小S與蘇有朋等友人,以及「關注」她微博訊息的粉絲支持下,三天下來,不但轉發量破萬,而且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也突然接到大量的捐款、詢問電話,據悉,這三日的捐款總和就超過了平時一整個月的捐款金額,讓劉若英感到榮耀,她說「感動的都想邊跳舞邊哭啦!」
「這次探訪行程,讓我看到了希望。」劉若英三日來的辛苦宣傳,促使捐款數額以驚人數字湧入,王中磊更在微博上回應「貧困孩子們吃飯、飲水、醫療、讀書都需要幫助,我認為他們同樣享有看電影的權力,《全球熱戀》上映時,老劉(指劉若英)咱們去給他們放電影吧!」
捐款是分享
不是施捨
在結束這趟甘肅撿珍珠行後,劉若英感動地說「這趟路,走得非常辛苦,但非常值得。」她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珍珠,不該淹沒在貝殼裡,不見天日。「珍珠有一天會發亮,照亮我們和這個世界。知識是不是能改變命運?這些孩子用具體的行動和毅力回答了我們,清晰並且聲音宏亮。」
浙江新華愛心教育基金會每年資助一位珍珠生人民幣兩千五百元(約新台幣一萬一千兩百四十八元),但劉若英在深入他們的家庭後發現,「有時候這筆錢資助的不只是一個學生,可能是一個家庭」。
劉若英表示,曾經有位珍珠生想幫媽媽裝義肢,可是家裡的經濟環境不允許,所以他想辦法把基金會給他的獎助金節省下來,好不容易湊足錢了,他的鄰居卻突然中風,因為對方也是貧困家庭,所以這位珍珠生把這筆錢給了鄰居醫病,只因他認為「這些錢也是別人幫助我的,媽媽的腿可以等,我來年再攢,隔壁家媽媽的病不能等……」
還有一位在念高中的珍珠生,家裡有五個兄弟姊妹,排行老大的他,希望弟弟妹妹能繼續念書,所以他每個月回家一趟,並帶著十二個饃饃回學校,中午吃學校供應的午餐,晚上則是吃饃饃配開水,他想盡辦法把基金會給的獎助金省下來,幫兩個弟妹繳學費。
劉若英感動地說「一個月資助他們兩百多元,這些錢不是施捨,是分享,使他們獲得人間溫暖」,她認為,在現今的社會,也許只有在如此質樸的環境下,才能見證自己被埋沒的良善可能。
從事公益多年
獲得更多
曾被導演張艾嘉形容為「沒星味」的劉若英,在師傅張艾嘉的帶領下,一九九四年應台灣世界展望會之邀為「飢餓三十」之星,遠赴薩伊拍攝宣傳影片;一九九七年與張艾嘉一起代言「飢餓三十」,並為國際兒童認養活動遠赴獅子山共和國。
隔年,劉若英獨立代言「飢餓三十」並前往蘇丹訪視。在去之前,劉若英懷疑自己能做什麼?但是到了蘇丹後才發現,「我們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每一件我們能做的事情,對他們都是意義重大。」
劉若英日前在專欄中寫到「在繁忙的工作中,我慶幸自己還有機緣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平常的工作是有償的,投入和產出常常要斤斤計較。參與公益卻完全是義務,有時自己還要倒貼,為的又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為了得到更多。』」
十年來,劉若英固定在世界展望會資助六名兒童的求學基金,在她資助期間,若受捐贈者已成年,她便會再資助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小孩。第一次參加「撿回珍珠計畫」的她,決定在甘肅行程結束後,再考慮資助「撿回珍珠計畫」的人數。
她強調,工作之餘到各地探訪,不僅是讓她能充實的往前走的方式,也會讓她在面對工作時,心裡感到踏實,她堅定的說「未來,我還會持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