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尚不能認知遠離欲界欲望的境界,何況初禪的微妙?更上一層的「涅槃」、「大涅槃」之修證,非意思所及,就更無所了知了。
故,息滅富貴、功名的欲望,趨向自然的無為微妙;或去除貪、瞋、諂媚、不忠等行為,顯現仁義的風範,都算是「隨自然而行善」!
2.無記:又執著於自然的人,乃隨自己意志而行事。不行善亦不造惡,雖沒有任何取捨,沒有善惡好壞的行「無記」(無善無惡)。依無記之行業,依然會受報,這是不容懷疑的。
3.惡行:指主張自然無為而造惡者。以為萬物皆是自然而有,放縱意念而造惡,最終還是回歸自然。此為背著「無欲」的名義而縱慾,這乃違犯殊妙之義。如:莊周斥責孔子為「仁義賊」以行仁義,仁義雖可防止小人,卻不能抑止大盜藉仁義而謀其國,即說「孔子負仁義而求自然」,不可得也。
但是,莊子雖斥責孔子「揭仁義為惡」,但莊周自己卻「揭自然而為惡」也。
在印度外道邪見中,以空見最強,以下就其「空見」論得失:
一、破因不破果,破果不破因:不說過去因,名為「破因」;但猶存現在果,名「不破果」。豎立現在因故,名「不破因」;不說未來的果報,名為「破果」。
二、因果俱破,不破一切法:過去因、現在果以及現在因、未來果,皆破;因為外道法中,只有虛空無為,沒有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注{1}),故這兩項尚存,故名「不破一切法」。
三、破因果及一切法:指不承認「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三種無為,故名。
問:第三種外道與佛法有何不同?
答:第三種外道見與佛法是相同的。若是斷除三界一切見愛,也是破三種無為,因滅除這三種無為,悟入三界外的真諦理故。所以,佛法也破因果及三無為。又,基於大乘的立場,大乘也破小乘因果及三無為(破除我執、法執,程度不同故;析法空與體法空的觀法,也不同故)。
注解:
{1}三無為:無為法,謂真空寂滅之理,本無造作。
(1)虛空無為:謂真空之理不為惑染之所障礙。
(2)擇滅無為:謂聲聞人用智揀擇,遠離見思繫縛,證寂滅真空之理。
(3)非擇滅無為,謂聲聞人證果之後,諸惑不復續起,自然契悟寂滅真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