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年伊始,世界各地陸續發生嚴重天然災害,日前日本出現芮氏規模九地震、十公尺海嘯、核能電廠輻射外洩,及鹿兒島火山噴發的「複合式」災難,更牽動原本已對大自然反撲深懷憂慮的人心。
媒體連續多日一如過往大幅報導日本震災,包括死傷統計、經濟損失,及各國投入金錢、物資與人員加入救災行列,與過去不同的是,透過媒體鏡頭,大家看到了日本政府井然有序的應變措施,及人民的鎮定自制。
據上海《新聞晨報》特派記者現場直擊,震後八個小時,新幹線暫停營運,在東京八重州地下街席地而坐避難的池田先生說「也許睡了一晚,明天就可以坐新幹線回家了」,在新瀉市一家商店工作的年輕店員高野告訴記者「我很關心地震消息,但不會停止生活」。
什麼叫做不會停止生活?具體表現在那些方面?根據報導,地震當晚許多學校及體育館自動開放,接納無家可歸的災民,雖然數百人擠在有限空間裡,不吵不亂,還能關懷素不相識的人;便利商店及超市貨架上的飲水、麵包、藥品雖幾乎銷售一空,人們還是很有耐心排隊;部分高速公路重要路段關閉,作為運送賑災物資之用,受影響而塞車的駕駛人,也沒有亂摁喇叭。
一名經歷過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的華僑記憶猶新,當時由於避難所擠滿了人,一些災民只好露天過夜,為了給大家取暖,他從廢墟撿了幾根木柴烤火,馬上就有多管閒事的日本人勸阻,他解釋因為實在太冷,出於無奈,那名日本人告訴他,除了這幾根木柴,不許再動其他東西,否則是犯竊盜罪。
對照之下,前一年洛杉磯地震後,新聞披露,地震當晚有七十三人因掠奪、搶劫、竊盜和違反宵禁命令被捕。
去年海地大地震,首都太子港陷入混亂,暴力搶竊事件頻傳,當救濟品開始發放,絕望的人們相互爭搶,扭打一團,甚至亮出刀子,保護賴以生存的糧食。
這幾天瀏覽中國大陸「微博」,讀到一些留言,包括「遺憾日本地震死了人,更遺憾死得不夠多」,還有「小日本滅國」等,讓人怵目驚心;無獨有偶,台灣某立委助理在「臉書」上表示,應該趁這個時候攻打釣魚台,把釣魚台搶回來。
大地震讓人們重新認識大自然的力量,從而思考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大地震也讓人們重新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震出了不同的國民品質,震出了高下有別的人心。
顧敏慎(上海市/台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