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設置 增預警時間 卻因超出政府預算被刪 必須亡羊補牢 盡快籌措經費設置
有鑑於日本氣象廳對地震後引發海嘯的正確預警,大幅降低死傷人數(即便如此,死傷仍相當驚人),國內出現要求建立地震與海嘯預警系統的呼聲。

因而中央氣象局宣布,年底啟用宜蘭縣頭城外海四十五公里處的海底地震觀測站(可於海嘯來臨十分鐘前發出警報),顯示氣象局是有能力作地震與海嘯預警,但報載氣象局說,原本編列八點五億元預算,在兩百五十公里外海設地震站,預警時間可延長至二十分鐘,預算卻被刪,會再提後續計畫申請經費增設。
依媒體報導,氣象局說法是經費大幅超過政府預算,在逐項刪除後,只能設在距陸地較近的地方,學者認為,這使及時測得外海地震資訊的預警效果大打折扣,而日本及歐美的外海地震站,都是距陸地數百公里。。
僅是超過政府預算就刪減,是沒遠見,更是草菅人命。政府想要推動的政策,怎樣都能變出錢,甚至必要時財政部長可掛保證,如辦建國百年的各項慶祝活動,政府去砍掉其他經常性的文化或教育預算,為了辦花博甚至年節放焰火,政府不惜舉債,難道花博、焰火與建國百年活動,比海嘯預警重要嗎?
讓這些活動搶了救命的外海地震站預算,真是荒唐,政府財政拮据是事實,那就不要亂減稅,不要亂編焰火秀式的預算,省下錢設置。
現在木已成舟,政院必須亡羊補牢,應盡快設法(如動用預備金)或籌措經費,立即展開設置遠距外海地震站作業。
不過,無論是建立地震還是海嘯預警系統,不是砸錢買設備就能奏效,最重要的是,如何將全台串連起來,並讓百姓聽到警報就移動到指定避難地點。
以日本為例,地震、海嘯預警系統是利用地震後,傳到各地的時間差建立起來的,如在東京外海一百公里處發生地震,日本氣象廳可推估震波到各地的時間大概多久,在第一時間通報到電信及媒體機構,這些機構也在第一時間傳送資訊到各家戶,讓民眾緊急避難。
建立這樣分秒必爭的地震預警系統,需要非常強的行政效率,各環節都須緊密相扣,不能浪費絲毫時間,並要反覆演練,及人民對政府的信賴,這是日本有高精準度的原因。
也就是說,整個防災的SOP的建立,不只是花錢而已,還要有很強的行政效率與科學專業,甚至必須從國民基礎教育落實,讓國民願意聽從政府的指揮,進行撤退與安置,恐怕這才是台灣建立地震或海嘯預警系統最困難的部分。
無厘頭(新北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