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約三成的癲癇患者,即使服藥還是控制不了發作,長庚醫院研發出新技術,能夠精確幫患者找到不正常的放電區域,在患者頭部植入電極,以微電流控制癲癇病灶區的異常放電,由於材料費用不便宜,院方三年內編列七千多萬元經費,預計可補助一百零二位經濟困難的病友。
從國中開始癲癇發作的蔣小姐,因為病灶在左腦主掌語言的顳葉區,發作時根本聽不懂別人說的話,自己也無法表達,且一天發作幾十次,甚至一次連續數小時,連兼職工作都做不了。另一位謝小姐因為發作時走路摔倒、騎機車摔車骨折,身上到處是傷疤。
長庚癲癇中心主任吳禹利表示,癲癇是大腦神經細胞不正常放電,發作時好像電腦當機,清醒時就像電腦重新開機,但台灣十四萬名患者中,約有三成就算服藥仍無法控制。
長庚醫院自十多年前施行「前視丘核刺激術」,治療頑固型癲癇,但僅能固定在腦部中央的前視丘,以微電流刺激神經組織。最近經過腦波監測、觀察病人發作情形等,可以更精確的找到患者腦部「漏電」的區域,在腦皮質和腦部更深部的「海馬迴」,植入電極。
吳禹利說,經過設定頻率、開關機時間,電極會釋放出微電流,不會干擾神經運作,患者也不會有被電到的感覺。去年已經完成十七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