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是現代人常見、惱人的症狀,根據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針對大台北地區十五歲以上民眾的抽樣調查顯示,將近十分之一的民眾最近一年內有偏頭痛。
強烈的偏頭痛往往造成生活品質變差,甚至無法工作,據美國的研究調查顯示,男性每年因偏頭痛導致無法工作達三點八天,女性為五點六天,預估每年全國因偏頭痛造成雇主的經濟損失達十三億美元。因此,了解偏頭痛的成因與預防之道,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已成為醫學研究的重點。
偏頭痛的症狀是反覆性的陣痛發作,一般是單側搏動性、中至重度的疼痛,可能會因光、聲音及日常活動而加重,大部份偏頭痛會有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現象。造成偏頭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荷爾蒙、季節交替、氣溫驟變也容易引發偏頭痛;另外,不規律的睡眠、充滿噪音的環境,也是偏頭痛的誘因之一。然而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是飲食誘發的偏頭痛,像是乳製品、蛋、肉類、巧克力、柑橘、香蕉等。
英國曾針對八十八位有嚴重偏頭痛的病童,進行飲食排除方法,將確認誘發頭痛的食物從日常飲食中去除,結果七十八位孩童完全康復,另有四位明顯改善。美國責任醫學醫師委員會也建議,最好將乳製品、蛋、肉類從飲食中去除,因為它們除了易誘發偏頭痛外,也會導致體內荷爾蒙的不平衡,進而成為另一個誘發偏頭痛的因素。
此外,也可以增加完全不會造成頭痛的食物,包括糙米、熟的蔬菜(花椰菜、高麗菜、菠菜、萵苣、胡蘿蔔、地瓜、南瓜)、非柑橘類的水果(櫻桃、小紅莓、梨子、梅乾)以減少偏頭痛的發作。而有偏頭痛發作的徵兆時,適量喝咖啡可減緩疼痛,若以美式黑咖啡計量,一天建議不超過五百西西。
治療偏頭痛的方式可分阻斷性與預防性,阻斷性治療是指有偏頭痛徵兆時吃止痛藥;預防性治療則是注意飲食,保持固定睡眠習慣,避免誘發偏頭痛的刺激因素。若發作次數頻繁、疼痛程度難以忍受,或是頭痛合併手腳無力、發燒等症狀,有可能罹患腦膜炎、腦瘤或腦出血,應盡速就醫。
雖然偏頭痛也能用藥物治療,但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因此,若我們能多採用較少造成頭痛的植物性飲食,並避免易誘發偏頭痛的動物性食品,不僅對自己的身體有益而無害,也能有效預防偏頭痛的發生,進而改善個人的生活品質。
(本文摘自博雅書屋出版《關鍵飲食》)、(作者為台大雲林分院家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