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俗不少,「送窮與迎富」也是其中特殊的一項。
「送窮」的日子,在農曆正月晦日(月尾),相傳古代的帝王,高陽氏(或高辛氏)有個兒子,好吃懶做,專愛穿破衣、吃粗食,宮中稱他「窮小子」,他死於正月晦日,後人遂在那一天把稀飯和破衣服陳列門外祭祀他,號為「送窮」,據說這就是送窮日的由來。
唐朝送窮習俗甚為流行,韓愈曾寫了一篇〈送窮文〉;宋朝「送窮」儀式有較詳細的記載:送窮日這天,必須一大清早起來打掃庭院垃圾糞土,然後連同掃帚,一起趁著沒人的時候,用七塊煎餅覆蓋在上面,一塊兒丟棄在大街上。認為這樣便可以送窮。
「迎富」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日。此俗由來甚古,據說有巢氏在二月二日求人子歸養,從而家富發了財,後人便起而仿效,在這天至野外採蓬葉代子,向門前祭拜求財,這一天便成了「迎富」的日子。
南宋魏華父有〈遂寧北郭迎富故事〉詩云:「才過結柳送窮日,又見簪花迎富時,誰為貧驅竟難逐,素為貧逼豈容辭?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俚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又《天祿積餘》載:秦代在這天攜鼓到郊外遊玩,朝出暮歸,名為迎富。
古人「送窮迎富」之風很又意思,雖然以今人眼光看來不免有些迷信,但其呈現人們的美好期望,卻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共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