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俗】送窮與迎富

劉萬光 |2011.03.09
2362觀看次
字級

中國古俗不少,「送窮與迎富」也是其中特殊的一項。

「送窮」的日子,在農曆正月晦日(月尾),相傳古代的帝王,高陽氏(或高辛氏)有個兒子,好吃懶做,專愛穿破衣、吃粗食,宮中稱他「窮小子」,他死於正月晦日,後人遂在那一天把稀飯和破衣服陳列門外祭祀他,號為「送窮」,據說這就是送窮日的由來。

唐朝送窮習俗甚為流行,韓愈曾寫了一篇〈送窮文〉;宋朝「送窮」儀式有較詳細的記載:送窮日這天,必須一大清早起來打掃庭院垃圾糞土,然後連同掃帚,一起趁著沒人的時候,用七塊煎餅覆蓋在上面,一塊兒丟棄在大街上。認為這樣便可以送窮。

「迎富」日是農曆二月初二日。此俗由來甚古,據說有巢氏在二月二日求人子歸養,從而家富發了財,後人便起而仿效,在這天至野外採蓬葉代子,向門前祭拜求財,這一天便成了「迎富」的日子。

南宋魏華父有〈遂寧北郭迎富故事〉詩云:「才過結柳送窮日,又見簪花迎富時,誰為貧驅竟難逐,素為貧逼豈容辭?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俚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又《天祿積餘》載:秦代在這天攜鼓到郊外遊玩,朝出暮歸,名為迎富。

古人「送窮迎富」之風很又意思,雖然以今人眼光看來不免有些迷信,但其呈現人們的美好期望,卻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共同心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