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進步了!以前主張的「男主外,女主內」已經不流行了。現代女性受到很好的教育,很多女性都出外工作;家裡的事,男性也要一起分工執行,新一代的男女,已經漸漸拉近彼此的工作承擔和社會責任。
一對情侶結婚後,雙方仍要進行成長和溝通,甚至彼此互為學習的對象,明瞭相互的想法,進而分工互補。我們在工作上都能跟同事互補,為什麼在家庭生活中,不能把伴侶變成相互扶持的對象?互相幫忙,彼此成長、進步,成為終身合夥人。
選擇出外工作,或是在家工作,都是夫妻雙方討論後的結果。有時,因為經濟原因,夫妻倆都需要出外工作;有時是為了實現抱負、理想,發揮專長,而出外工作。現在大學錄取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了,年輕人的學識、能力都很優秀,足以貢獻社會,一展長才,追求個人成就感。只因結婚,就要女性回歸家庭,這樣的觀念已不符合社會潮流,也不為多數人認同。
女性因為結婚、生子而離開職場,要再重返職場「二度就業」,並不容易,以致女性在選擇要不要回歸家庭時,常陷入天人交戰。尤其現代社會,物價高昂,光靠一份薪水,已經無法養家,使得女性更不願輕易選擇放棄工作。
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工作取向的,有很多人認為,在陪伴孩子成長和照顧家人的過程中,也能夠享受快樂,所以願意放棄一部分或全部的工作。現代社會有很多選擇的機會,選擇就是要願意,而不是被迫,才不會委屈;不是委屈,就會高高興興、心甘情願地去付出,從中得到自我滿足。
在台灣,女性可選擇回到家庭,成為「專職家庭主婦」;但男性選擇的空間就比較小,如果要選擇成為「專職家庭主夫」,可能得面對社會的異樣眼光,這對男性來說,也是不公平的。事實上,有許多男性也很享受做家事,照顧家人的工作,甚至做得比女性還好,我想,君子遠庖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們的社會,究竟有沒有給每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事的空間呢?我想社會愈進步,人民的觀念愈開放,愈能尊重自己和別人的選擇,不拘泥傳統的角色刻板印象,大家愈感到舒適自在。
選擇結婚,找一個婚姻合夥人,彼此能夠共同經營一個家,讓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覺得快樂,其實是要用心溝通學習的,而不是天生就會的。跟著自己的感覺走,也要運用一點智慧,而不是全然的任性,不論男女,除了展現自己,也要能協助身邊的家人。
主婦聯盟環保專線:
(○二)二三六八六二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