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被喻為是上海世博中國館的鎮館之寶—3D動畫版《清明上河圖》,使八百多年前宋代汴京的繁華風貌「活」了過來,隨著上海世博落幕,負責技術執行的水晶石總監于正昨天來台時表示,目前動畫版《清明上河圖》正在澳門展出,計畫今年暑假移師來台,屆時會增加一些趣味互動,使民眾可以一睹結合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視覺藝術創作。
《清明上河圖》由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宋徽宗稱之為「神品」,是歷代帝王權貴所爭奪的目標,曾四度被盜出宮;除了本身具有傳奇色彩外,也是被臨摹最多的一幅畫作。目前海內外的仿本共有三十多卷,正本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所收藏的《清明上河圖》為「清院本」,是乾隆元年由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五位畫家合作而成;集各朝仿本所長,加上明清特殊風俗,增添許多人物與情節,是研究明清社會不可缺的材料。
動畫版的《清明上河圖》將原五公尺長的畫卷,放大為長一百二十八公尺、高六點五公尺的巨大螢幕,還原當時汴京的晝夜風景,其中白天出現的人物多達六百九十一名,夜晚出現的人物有三百七十七名。晝、夜景各歷時四分鐘長,輪番播出,所有人物與動作都不會重複。
「透過我們的技術,讓3D動畫不再只是迪士尼、好萊塢的專利。」于正表示,《清明上河圖》在世博期間想呈現「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是以中國人的角度來詮釋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