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天目碗 呂琪昌創汙泥新用途

 |2011.03.08
2301觀看次
字級

【本報板橋訊】為了再現宋代黑釉瓷器精品「天目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副教授呂琪昌,在全台各地尋找適合的材質,因無意中看到石門水庫淤泥嚴重的新聞,啟發他作為釉藥的原料,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將石門水庫的汙泥,製成可用於陶瓷的泥漿釉,成為最環保的陶瓷釉藥。

專研工藝史的呂琪昌表示,中國古代發明的高溫釉藥是陶藝史上的里程碑,其中黑釉瓷器,更是風靡日本。呂琪昌指出,宋代黑釉瓷器的裝飾斑紋被稱為曜變、油滴及禾目等,並以「天目碗」舉世聞名,可惜製程已失傳。

「這些以傳統泥漿釉製成古代黑釉,具有現代礦物釉所不及的光澤及溫潤質感。」呂琪昌十幾年前曾收購一只茶碗,仔細端詳後發現茶碗上的藍色斑紋會隨著光線、角度產生不同變化,驚訝地發現這是曜變紋,此後他想要再現的念頭從未斷過。

石門水庫淤泥來自流水沖刷,與易熔黏土來源相似,且含多類微量元素,是絕佳的泥漿釉原料,呂琪昌發現在水庫淤泥中添加氧化鈣後,只要經過簡單的純化程序,可利用率高達九成以上。

不過易熔黏土因含鐵量高,容易使處理純化的器械生銹、保養不易,加上還在實驗階段,廠商多不願接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