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明通教、別教、圓教之見:
2.通教四門四見
若於禪定功德支的「觀支」中,忽生解悟,認為世間一切皆是夢幻空花,如虛無般的存在,有此見解,解心聰敏銳利;或以為世間是虛幻的,本無真實,無真實故空,故對「空」之解悟明利;或將世間作「亦空亦有」理解,譬如幻化的東西,雖見但不實在。或作「非空非有」理解,世間不是「幻有」,也不是「幻無」。
於《中觀論‧觀法品》記載:「若言諸法非有非無,是名愚痴論。」此種修道人聲稱「聞說即悟」,已獲得實相;依此邪心取著之戲論者,即屬「愚痴論」。是為「通教四門四種邪見」發。
3.別教四門四見
若於禪定功德支的「觀支」中,思維通教四門的理解,是三界內的幻夢,此三界夢是從「無明」而生。觀「無明」無有自性的「實相」即是「法性」,也有四門:或說法性如井中七寶(有門);或說如虛空(空門);或說如酒酪缾(亦有亦空);或說是中道(非有非空)。此四項見解明利,即是禪定引發的「別教四門邪見」。
4.圓教四門見
若於禪定功德支的「觀支」中,忽然解悟轉「無明」為「明」,「明」即具足一切法;或是以為無明不可得,無明轉變為「明」後,「明」也是不可得?此不可得,具足一切法;或是以為法性之明,亦可得、亦不可得,非可得、非不可得。此解清明銳利,無所不破,亦無所不立,沒有人能超越,自已認為已證得「無生忍」,有如此見解,即「圓教四門見」發。
大乘的藏、通、別、圓四門,產生邪見的原因,乃因大乘實教,本是真實之語,但修道之人,卻依文字而產生邪見,故使佛法變成虛妄之語。如:生死之法(生死的實相),本是涅槃;今因貪著涅槃,反而墮入生死之中。佛法如甘露,但因貪著而生起邪見,喪失方便,亦墮於邪執,故稱「內邪見」。
注解:
藏教:此種根性人初聞經教方了知一切法從因緣生、無常、無我,修析空觀。
通教:了知一切法因緣生,當體即真空法性,猶如幻化,修體空觀。
別教:深信生死、涅槃兩邊之外,有「但中」佛性,修空、假、中次第三觀。
圓教:聞解不思議理性,其了知一切法,理具事造,三諦相融,修一心三觀。
(待續)